引用本文: |
李博文. 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3): 2-2.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9, 11(03): 2-2.
|
[1] |
. 中国科学有发现电荷-宇称-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迹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72-72. |
[2] |
李博文. 封底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58-58. |
[3] |
李博文. 封三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6-46. |
[4] |
李卿. 光通信的未来生力军——光孤子通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30-32. |
[5] |
霍安祥,况浩怀. 近地空间宇宙线荷电粒子暴与地震的关联[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24-24. |
[6] |
李滚,蔡成林,袁海波. 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49-51. |
[7] |
周善贵. 北京2001年第二届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30-30. |
[8] |
孙天玉,王鑫. 温伯格的量子力学观[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53-54. |
[9] |
李之. 雕塑“物之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62-62. |
[10] |
陈和生. 潘诺夫斯基教授荣获中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63-63. |
[11] |
郑好望,肖胜利,黄晓鹏. 光孤子与光纤孤子通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15-16. |
[12] |
张泽. 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实验室[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67-67. |
[13] |
江向东, 黄艳华.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简况[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6): 42-44. |
[14] |
江向东, 黄艳华.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简况[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5): 41-45. |
[15] |
姜焕清, 江向东. 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逝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4): 42-4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