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组织与耗散结构 |
丁有瑚 |
石油大学应用物理系, 山东东营 257062 |
|
引用本文: |
丁有瑚. 自组织与耗散结构[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6): 8-8.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8, 10(06): 8-8.
|
[1] |
王西明. 从熵、信息熵到自组织[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6-7. |
[2] |
张锡娟,朱海星. 永动机与热力学定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21-24. |
[3] |
钟立新. 生活中的热力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9-11. |
[4] |
赵小青,王静波. 重力与生物进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3-5. |
[5] |
梁颖亮,郇战,王斌科. 物理教学必须与现代物理知识及其发展动态相结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43-44. |
[6] |
丁有瑚. 生活的物理学原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59-59. |
[7] |
乔生炳. “熵”概念的拓展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9-14. |
[8] |
刘云松. 熵与生命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2): 17-17. |
[9] |
程民治. 试论20世纪物理科学思想的进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2): 34-37. |
[10] |
卞毓麟. “哲人石丛书”简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1): 10-10. |
[11] |
魏环. 简论热力学熵、信息熵及熵的泛化[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6): 6-7. |
[12] |
陈鸿林, 李茸侠, 杨晓段. 与大学生谈学物理[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4): 33-35. |
[13] |
丁有瑚. 信息与信息熵[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3): 15-15. |
[14] |
秦以钦, 叶丽云. 从物理学到交叉学科[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4): 14-16. |
[15] |
姚庚新. 谈谈非线性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2): 14-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