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质子的起源 |
杨大卫 |
河北师范大学, 石家庄 050016 |
|
引用本文: |
杨大卫. 质子的起源[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6): 26-27.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8, 10(06): 26-27.
|
[1] |
杨建辉,厉光烈. 从弱电统一看费米的物理直觉[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58-60. |
[2] |
周书华. 放射性核束在标准模型检验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18-21. |
[3] |
李正群,侯本春. 反粒子·反物质·反物质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16-17. |
[4] |
肖胜利,朱峰. 黑洞果真无毛吗[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23-23. |
[5] |
张大华,董庆祥. 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52-53. |
[6] |
林辉. 还牛顿第二定律的本来面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12-13. |
[7] |
张博洋,庞金富. 物理量的数量级及其数值估算[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13-14. |
[8] |
钟立新. 生活中的热力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9-11. |
[9] |
石东平,龙炳蔚,代洪霞. 光子静质量及检测方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12-15. |
[10] |
何景棠. 自然界存在3种不同类型中微子的实验证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5): 23-25. |
[11] |
罗盈军. 从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看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8-9. |
[12] |
郁忠强. 爱因斯坦和狄拉克谁对20世纪物理学发展贡献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51-54. |
[13] |
韩锋. 与倪光炯先生有关物理哲学的一次谈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57-58. |
[14] |
刘喜莲. 浅说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17-18. |
[15] |
沈宏兰. 争论是物理学发展的动力[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51-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