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隐形与反隐形技术 |
朱峰 |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710106 |
|
引用本文: |
朱峰. 隐形与反隐形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1): 31-32.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7, 9(01): 31-32.
|
[1] |
陈丽菊,刘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发展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10-11. |
[2] |
刘婷婷.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0-31. |
[3] |
黄振平. 物理学与隐形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56-57. |
[4] |
段改丽,李爱玲,李军.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37-38. |
[5] |
刘向群,雷红. 精确制导武器的物理原理及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35-36. |
[6] |
李为虎,杨富利.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37-40. |
[7] |
胡祥发. 高科技在反恐怖领域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37-38. |
[8] |
周平,陈永丽. 红外线在夜视技术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33-34. |
[9] |
张树义. 夜视技术及其对作战的影响[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33-34. |
[10] |
金永君. 红外测温[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12-13. |
[11] |
胡祥发. 从现代局部战争看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17-18. |
[12] |
胡祥发. 隐形技术及其军事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34-35. |
[13] |
. 《现代物理知识》1997年总目录[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6): 46-47. |
[14] |
王永昌, 张延曹, 袁玄义. 物理学与反隐身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3): 12-12. |
[15] |
南秀华. 红外技术及其军事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3): 2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