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牛顿的科学方法论 |
聂承昌 |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 |
|
引用本文: |
聂承昌. 谈牛顿的科学方法论[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5): 35-36.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7, 9(05): 35-36.
|
[1] |
程嗣,程首宪. 高考物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归类和解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52-55. |
[2] |
冯贝叶,徐学翔,黄沛天,马善钧. 急动度概念在混沌理论中的新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9-11. |
[3] |
吴佩萱. 最速降线的挑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52-54. |
[4] |
璜塃. 如何目测估算牛顿环装置所用透镜的曲率半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45-46. |
[5] |
李新. 血液粘度与人体疾病[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18-19. |
[6] |
闫晓星,王洪鹏. 殊途同归的光本性之争[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68-70. |
[7] |
刘立毅. 轻绳、轻杆、轻弹簧作用下的圆周运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3-54. |
[8] |
程民治,汪业群. 物理学与诗词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66-68. |
[9] |
程民治. 从牛顿和奈尔经商谈起[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69-71. |
[10] |
刘晓頔,江向东. 牛顿与真理之海[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59-62. |
[11] |
姜广智. 牛顿的苹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54-55. |
[12] |
李灵杰. 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开发设计性实验[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50-52. |
[13] |
刘大为. 公共汽车内的力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14-15. |
[14] |
李远略. 引力波和引力透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29-30. |
[15] |
唐焕芳. 如何引入物理学史改进大学物理教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51-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