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重视物理教育 |
刘晓非, 储怡 |
佳木斯工学院物理教研室,黑龙江154007 |
|
引用本文: |
刘晓非,储怡. 应重视物理教育[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3): 36-36.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7, 9(03): 36-36.
|
[1] |
黄翔. 高斯定理与高斯定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49-50. |
[2] |
李海,熊万杰,旷卫民. 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地位的思考和实践[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7-49. |
[3] |
顾江鸿. 对叠砖问题插图的修正[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4-54. |
[4] |
王骁勇. 物理学大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7-60. |
[5] |
程民治,汪业群. 物理文化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63-66. |
[6] |
潘丽华. 物理学科为什么如此重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69-70. |
[7] |
李平. 中学物理的理论形态和教育形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51-52. |
[8] |
时春华.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的对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55-56. |
[9] |
孙功勤. 农村中学实施《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44-45. |
[10] |
康良溪. 彩虹的气象物理原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58-59. |
[11] |
程民治. 物理学所蕴涵的人文基因[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68-70. |
[12] |
吴长龙,熊万杰. 物理教育中STS教育资源开发的探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55-56,6. |
[13] |
沈亦红. 现代物理知识学习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57-57. |
[14] |
张猛. 中学物理教师与现代物理知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45-45. |
[15] |
许可,郭继华. 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61-6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