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马丁·佩尔 |
郑志鹏, 漆纳丁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
|
|
摘要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的公报宣布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奖人。美国的马丁·佩尔(Martin L.Perl)教授因20年前在领导发现第三代荷电轻子τ实验中的杰出贡献而成为获奖人之一。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的最小单元是12种不同类型的“基本砖块”、即六种夸克和六种轻子。 |
|
关键词: 双脉冲星
电磁辐射
辐射脉冲
好奇心
恒星
多普勒效应
低频电磁波
现代物理知识
地球
生活的智慧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5-07-03;
|
引用本文: |
郑志鹏,漆纳丁. 199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马丁·佩尔[J]. 现代物理知识, 1996, 8(03): 2-3.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6, 8(03): 2-3.
|
[1] |
高凌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负面影响[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7-10. |
[2] |
李启明. 多普勒、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17-19. |
[3] |
高凌云. 邻近球状星团揭示恒星死后的秘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8-68. |
[4] |
李洪斌,杨先. 卫星定位系统简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34-37. |
[5] |
应发宝,曹玉红,郑水珍. 诠释潮汐现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17-21. |
[6] |
李玉林,陈华,汪力,彭慰先. 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29-30. |
[7] |
高凌云. 宇宙的第一颗恒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70-70. |
[8] |
高凌云. 用微透镜探测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71-71. |
[9] |
金逊. 火星的现在,地球的未来[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32-33. |
[10] |
刘晓军. 黑洞及其视界附近的物理规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26-28. |
[11] |
刘婷婷.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0-31. |
[12] |
顾江鸿. 对叠砖问题插图的修正[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4-54. |
[13] |
奇云. 迁徙海龟靠地磁场找到回归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6-17. |
[14] |
周道其. 冰封木卫二将成为人类最大科研仪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8-18. |
[15] |
李博文. 封面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42-4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