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子学与光子技术 |
林敬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理系,北京100083 |
|
|
摘要 在国外“光子学”概念的提出,大约可追溯到20多年以前。早在1970年,在一次国际高速摄影会议上,荷兰科学家波德沃尔特(Poldervaart)首次提出“光子学”(Photonics)一词,并予“光子学”以定义。认为“光子学”是研究“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的科学。事实上,激光二极管的问世,使光子替代电子,成为信息的载体,并促进了光子学的形成。需要指出的是:欧洲以及其后的美国,在促成光子学形成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
|
关键词: 光子学
光子技术
光电子学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学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
激光分离同位素
激光材料加工
光纤传感
非线性光学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5-05-12;
|
引用本文: |
林敬与. 光子学与光子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6, 8(06): 21-23.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6, 8(06): 21-23.
|
[1] |
眭平. 从量子力学到信息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13-16. |
[2] |
吴琳丽,郭雪松. 对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探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7-39. |
[3] |
孙光东.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预应力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9-40. |
[4] |
朱海星. 网络新成果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36-40. |
[5] |
陈普春. MATLAB在工科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38-41. |
[6] |
徐敬标. 信息设备的三大“高空杀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9-10. |
[7] |
王廷江. 谈谈光子计算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31-32. |
[8] |
林传骝. 计算机的“快”与“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46-47. |
[9] |
宫自强. 纳米科技与计算机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38-39. |
[10] |
李炘琪. 从光电子技术到光子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39-41. |
[11] |
钟立新,徐文娟. 信息技术与物理研究性学习[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60-62. |
[12] |
孙秀平. 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6-8. |
[13] |
何向阳,刘勍. 原子激射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25-26. |
[14] |
吴正中. 光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16-17. |
[15] |
厉光烈,李龙.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