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厉光烈. 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J]. 现代物理知识, 1996, 8(01): 49-49.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6, 8(01): 49-49.
|
[1] |
王洪鹏, 闫晓星, 赵海艳. 20世纪20~30年代物理大师中国之行简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7-70. |
[2] |
王骁勇. 物理学大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7-60. |
[3] |
程民治,汪业群. 物理文化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63-66. |
[4] |
李博文. 2005——世界物理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2-6. |
[5] |
陈世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前沿在教学中渗透的几点建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55-56. |
[6] |
程民治. 物理学所蕴涵的人文基因[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68-70. |
[7] |
许可,郭继华. 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61-62. |
[8] |
罗辽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贺陆坛70寿为天体物理会议写[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52-54. |
[9] |
童国梁. “新时代的物理学”——美国科学家的思索、检讨和建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3-7. |
[10] |
杨砚儒,刘莹莹. 高温超导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28-30. |
[11] |
卞吉,秦宝. 希格斯研究未能挽救LEP的命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16-16. |
[12] |
刘义保. 世纪间物理学发展和思考[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60-62. |
[13] |
刁述妍. 布喇格父子对早期凝聚态物理学的贡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2): 49-50. |
[14] |
赵志祥. 反应堆上的热中子散射研究展望[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6): 16-17. |
[15] |
江向东. 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结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3): 13-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