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磁共振及其应用 |
黄笃之, 贺锋 |
湘潭师范学院物理系,411201 |
|
|
摘要 具有磁矩的粒子(如原子、电子、原子核等)在磁场中形成若干分立的能级(即塞曼能级),在适当的交变电磁场作用下,可以激发粒子在这些能级之间的共振跃迁,这就是磁共振现象。1945年哈佛大学的伯塞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所领导的两个小组同时独立设计、独立实验观察到核磁共振(简称NMR)现象,此后,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NMR技术已成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在核磁共振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都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根据量子理论,原子核磁矩μI和自旋角动量PI有下列关系: PI=21/-I(I+1)·h (1) μI=γPI=γ2(1/I(I+1)·h (2) 其中γ是核的旋磁比,I为核的自旋量子数,对于自旋量子数为I的核,它的自旋角动量在外磁场B方向的投影Pz中能取以下数值. |
|
关键词: 磁共振
自旋角动量
微观结构
旋磁比
交变电磁场
磁共振现象
量子数
塞曼能级
化学位移
射频场的频率V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4-05-14;
|
引用本文: |
黄笃之,贺锋. 核磁共振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5, 7(01): 31-32.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5, 7(01): 31-32.
|
[1] |
高凌云. 非接触性摩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56-56. |
[2] |
孙兴明. 探索中的新型氢能源——分数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31-32. |
[3] |
王逗.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50-51. |
[4] |
姜广智. 核磁共振与诺贝尔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64-66. |
[5] |
郑乔,刘虎.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实验艺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15-16. |
[6] |
付梅. 生物磁现象和磁效应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15-16. |
[7] |
赵惠梅,陈维刚. 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网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61-62. |
[8] |
师玉荣. 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22-23. |
[9] |
刘昶时. 磁共振光学测量——自旋共振的延伸和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43-44. |
[10] |
毛多鹭. 物质结构研究方法及实验的演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54-55. |
[11] |
王德云. 原子物理学教学与创新思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40-42. |
[12] |
童红. 物理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37-38. |
[13] |
刁述妍. 布喇格父子对早期凝聚态物理学的贡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2): 49-50. |
[14] |
厉光烈, 李龙.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5): 2-5. |
[15] |
刘东红, 刘裕勤. 正电子湮没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3): 40-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