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褚君浩. 格物致知 学以致用——贺汤定元院士75岁生日[J]. 现代物理知识, 1995, 7(04): 41-43.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5, 7(04): 41-43.
|
[1] |
. 中国科学有发现电荷-宇称-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迹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72-72. |
[2] |
李博文. 封底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58-58. |
[3] |
李博文. 封三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6-46. |
[4] |
王晗. 浅谈远红外技术的应用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29-30. |
[5] |
韦中燊. 大师 教师 平凡的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范德瓦尔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64-66. |
[6] |
杨燕. 利用红外技术诊断电力设备故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42-44. |
[7] |
萨本豪,胡华琛,何汉新,苏宗涤. 科学天空—颗璀璨的星—贺黄祖洽院士八十华诞[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64-66. |
[8] |
周道其. 能看清黑洞细节的太空射电望远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36-36. |
[9] |
霍安祥,况浩怀. 近地空间宇宙线荷电粒子暴与地震的关联[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24-24. |
[10] |
李滚,蔡成林,袁海波. 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49-51. |
[11] |
李为虎,杨富利.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37-40. |
[12] |
周平,陈永丽. 红外线在夜视技术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33-34. |
[13] |
张树义. 夜视技术及其对作战的影响[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33-34. |
[14] |
张秀荣.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物理性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24-25. |
[15] |
周善贵. 北京2001年第二届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30-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