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刊五卷二期“书面座谈”发麦后,参与者甚众,拳拳爱国心,令人感动.为使讨论深入,望今后来稿集中一点来谈,像王龙先生所论就很好.王先生在文中指出的”提法不够确切”的意见是对的,特表谢意,并向杨振宁、李政遵、丁肇中先生及广大读者致歉. |
|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科学论文
创新性
物理学研究
杨振宁
诺贝尔奖
生革
质的分析
创新意识
引用率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2-04-07;
|
引用本文: |
王龙. 科学研究的灵魂是创新[J]. 现代物理知识, 1993, 5(04): 4-3.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3, 5(04): 4-3.
|
[1] |
孔令民,熊良翠,林秀华. 创造力的培养与研究[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46-48. |
[2] |
周道其. 冰封木卫二将成为人类最大科研仪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8-18. |
[3] |
谷春生. 浅谈物理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设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0-52. |
[4] |
王骁勇. 物理学大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7-60. |
[5] |
程民治,汪业群. 物理文化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63-66. |
[6] |
柴天虎.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64-68. |
[7] |
宫衍香. 反物质的寻找和理论研究现状[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26-30. |
[8] |
姜广智. 核磁共振与诺贝尔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64-66. |
[9] |
奇云. 光合作用研究中国有突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29-30. |
[10] |
王志符,张一方. 20世纪最基本的3个方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18-18. |
[11] |
王逗. 混沌——一门方兴未艾的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22-24. |
[12] |
刘诚杰. 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49-51. |
[13] |
谢潮涌. 爱因斯坦和他的“科学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66-69. |
[14] |
刘晓华,陈东生.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46-49. |
[15] |
郑乔,刘虎.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实验艺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15-1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