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物质既不能产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正电子(e+)的产生与湮没就是典型的例子.当能量较高(至少大于1.02MeV)的γ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有可能产生一对互为反粒子的正、负电子,而γ光子本身却“消失"了;当一个e+进入介质与一个e-相互作用时,也会发生“湮没”而放出γ射线.人们利用这一物质形式转换的规律建立了e+湮没谱学. |
|
关键词: 物质不灭
谱学
角关联
寿命
湮没辐射
电子动量分布
形式转换
肿瘤定位
负电子
正电子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1-06-13;
|
引用本文: |
彭郁卿. 物质不灭规律的应用——谈e+湮没谱学[J]. 现代物理知识, 1992, 4(06): 35-36.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2, 4(06): 35-36.
|
[1] |
李正群,侯本春. 反粒子·反物质·反物质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16-17. |
[2] |
李文胜. 光梳与光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2-33. |
[3] |
李博文. 封三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6-46. |
[4] |
宫衍香,吕刚,马传涛. 拉曼光谱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24-28. |
[5] |
高凌云. 对反物质进行光谱测量的实验进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7-18. |
[6] |
童国梁. ILC——TeV能量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计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25-31. |
[7] |
. ILC-TeV能量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计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2-2. |
[8] |
赵勋国. 太空旅行真能延缓人的衰老吗[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9-12. |
[9] |
张良生,李家才. 高能加速器上的试验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26-28. |
[10] |
梅健伟. 弦理论大师威滕谈超对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27-30. |
[11] |
朱利军. 浅谈里德伯常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9-11. |
[12] |
高峰. 新的发现 新的挑战——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发现新粒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18-19. |
[13] |
小安,小文.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0-0. |
[14] |
刘东华,刘晓丽.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32-33. |
[15] |
柳怀祖. 李政道在赵忠尧诞辰百年纪念会上发言[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54-5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