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朱伟等人提出 EMC效应新模型据《核所信息》报载,华东师大副教授朱伟,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建国,研究员邱锡钧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肇西,从1983年开始,研究核子内的夸克分布,指出EMC效应(European Muon Collaborotion)涉及到两个不同层次的夸克概念:当人们论述束缚态核子内的夸克时,指的是组份夸克(或叫结构夸克);而论述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中的夸克,则指流夸克.考虑到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们提出核内组份夸克模型的初步理论,预言核内海夸克不可能增强.其论文于1985年在荷兰《物理通讯》(Phys.Lett)发表.1986年BCDMS国际协作组在第24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所公布的实验结果表明:EMC实验组的原始实验数据在小X(Bjorken光锥变量)区的上升是错误的. |
|
关键词: 组分夸克模型
中国物
重离子加速器
朱伟
EMC效应
核子
对撞机
粒子加速器
国际协作
中科院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0-05-07;
|
引用本文: |
本刊编辑部. 今日中国物理(五)[J]. 现代物理知识, 1991, 3(02): 26-26.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91, 3(02): 26-26.
|
[1] |
王洪鹏, 闫晓星, 赵海艳. 20世纪20~30年代物理大师中国之行简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7-70. |
[2] |
李博文. 封三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6-46. |
[3] |
高堃. 谈谈物理学领域的新兴与交叉学科[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15-16. |
[4] |
李博文. 2005——世界物理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2-6. |
[5] |
. ILC-TeV能量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计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2-2. |
[6] |
童国梁. ILC——TeV能量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计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25-31. |
[7] |
李博文. 封面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35-35. |
[8] |
张良生,李家才. 高能加速器上的试验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26-28. |
[9] |
张立波,程锦荣,黄德才,赵力. 碳纳米管储氢研究[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11-14. |
[10] |
许梅. 寻找宇宙原初物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69-69. |
[11] |
高峰. 新的发现 新的挑战——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发现新粒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18-19. |
[12] |
小安,小文.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0-0. |
[13] |
姜广智. 詹特切克生平简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67-67. |
[14] |
童国梁. 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实验还有前途吗[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23-27. |
[15] |
何景棠. 高能加速器近期的几个大工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23-2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