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38年12月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了.裂变的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它给人类的历史和科学技术的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能源时代.本文将回顾裂变发现的历史经过,并评述这一发现半个世纪给世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裂变现象发现的经过裂变的发现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在先前许多科学家几度濒临发现的边缘之后,才呈现在它的发现者的面前. |
|
关键词: 划时
变现
五十周年
中子轰击
核裂变
原子弹
超铀元素
裂变产物
卢瑟福
人工核反应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88-05-12;
|
引用本文: |
侯明东. 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纪念裂变现象发现五十周年[J]. 现代物理知识, 1989, 1(01): 18-19.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89, 1(01): 18-19.
|
[1] |
赵坚. 最初的电子-原子散射实验为何未能得到有关原子核式结构的信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11-12. |
[2] |
何景棠. 权威也会有错误的见解[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66-69. |
[3] |
侯明东.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6-60. |
[4] |
柴天虎.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64-68. |
[5] |
杨兆华. 论爱因斯坦奇迹年——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60-65. |
[6] |
储德林,江海燕,张强华. 导弹克星——粒子束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38-39. |
[7] |
张跃,汉斯A.贝特. 德国的铀工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67-68. |
[8] |
宋世榕. 海森伯1941年向玻尔讲了什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64-65. |
[9] |
奇云. “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60-62. |
[10] |
侯明东. 对“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一文的一点看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66-66. |
[11] |
姜广智,秦炎福. 女性与元素[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62-64. |
[12] |
周道其. “通古斯陨星”撞击地球几率有多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71-71. |
[13] |
周道其. 强强联合研制受控热核能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71-71. |
[14] |
李滚,蔡成林,袁海波. 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49-51. |
[15] |
毛多鹭. 物质结构研究方法及实验的演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54-5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