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美国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格劳伯教授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和粒子物理的研究.眼下他为一批中学生开了一门物理课.哈佛校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的重点是如何吸引年轻人热爱科学.我们摘录了一部分,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记者:近来,认为美国正在一场世界性竞争中败北的议论很多,许多人批评我们没有培养足够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适应日益被先进技术左右的世界. |
|
关键词: 热爱科学
访问记
哈佛大学
教授
硬科学
奥本海默
趣味物理
孩子们
原子弹
量子光学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88-05-18;
|
引用本文: |
吴丹迪. 怎样吸引年轻人热爱科学?——哈佛大学名教授罗伊·格劳伯访问记[J]. 现代物理知识, 1989, 1(01): 31-32.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1989, 1(01): 31-32.
|
[1] |
刘川. 纪念罗向前教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7-67. |
[2] |
高凌云. 两台天文望远镜纳入寻找地外文明网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22-22. |
[3] |
侯明东.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6-60. |
[4] |
柴天虎.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64-68. |
[5] |
储德林,江海燕,张强华. 导弹克星——粒子束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38-39. |
[6] |
张跃,汉斯A.贝特. 德国的铀工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67-68. |
[7] |
宋世榕. 海森伯1941年向玻尔讲了什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64-65. |
[8] |
奇云. “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60-62. |
[9] |
侯明东. 对“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一文的一点看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66-66. |
[10] |
周道其. “通古斯陨星”撞击地球几率有多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71-71. |
[11] |
李滚,蔡成林,袁海波. 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49-51. |
[12] |
卞吉. 巴姆教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21-21. |
[13] |
邢志忠. 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伯生平简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5): 53-56. |
[14] |
毛颖,刘文俊. 通向洛斯阿拉莫斯之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49-52. |
[15] |
刘鹏,王鑫. 与君一席话 胜读廿年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60-6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