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16, Vol. 28 Issue (3): 46-50    DOI:
物理前沿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Previous Articles  |  Next Articles  
散裂中子源上的中微子研究
黄明阳1,2
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00049;
2 东莞中子科学中心 523803
1,2
 全文: PDF (4021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20世纪以来,在全世界物理学家孜孜不倦地研究下,中微子物理和实验研究不断取得进步,共有4次重大研究进展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W.Pauli)为解释贝塔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提出了中微子的概念,开创了中微子物理学。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莱因斯(F.Reines)和柯温(C.Cowan)在反应堆中第一次探测到电子中微子,莱因斯因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莱德曼(L.Lederman)和施瓦茨(M.Schwartz)等人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利用加速器第一次探测到缪中微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加速器中微子束,莱德曼和施瓦茨因此获得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7年,日本神冈探测器和美国IMB探测器第一次在地球上探测到超新星中微子,开创了中微子天体物理学,神冈实验室负责人小柴昌俊(M.Koshiba)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9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证实存在且只存在三种中微子。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探测器利用大气中微子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证实中微子具有微小质量,超级神冈实验室负责人梶田隆章(K.Takaaki)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0年,美国费米实验室的DOUNT实验第一次探测到陶中微子。现代中微子物理学研究表明:中微子可分为三种不同味;它们具有微小质量,几乎不受引力影响;不带电荷,不受电磁相互作用的影响;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描述的不同,中微子具有微小质量,这是人们目前找到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的重要证据,为粒子物理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人们寻找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粒子物理统一模型。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黄明阳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205185)

引用本文:   
黄明阳. 散裂中子源上的中微子研究[J]. 现代物理知识, 2016, 28(3): 46-50.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16, 28(3): 46-5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没有找到本文相关文献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