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19, Vol. 31 Issue (6): 35-39    DOI:
物理知识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Previous Articles  |  Next Articles  
物理学技术革命之第二次量子技术革命
金芳洲
武昌首义学院 430064
 全文: PDF (3316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1665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在英国伦敦流行,剑桥大学被迫停课,学生们都回家躲避。当时只有23岁的艾萨克·牛顿(Issac Newton)也在其中,回到了位于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庄园里,在这里待了18个月。这段时期被晚年的牛顿称为"是我发明创造时期的顶峰",正是在这段时期里,牛顿潜心自由的钻研开普勒、笛卡尔、阿基米德、伽利略等前辈科学家的主要论著,并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牛顿运动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光色散定律等一生中最伟大的几个成就。牛顿将力学体系化后,当时处于萌芽阶段的机械制造有了理论基础,快速发展起来。后来蒸汽机被发明,且不断的被改进提升效率,由蒸汽机带来的"动力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促使了纺织、船舶、铁路等产业飞速发展,这场"动力革命"也被称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出版了《论电和磁》,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并预言了电磁波。对于麦克斯韦来说,他是站在法拉和W.汤姆逊这两位巨人的肩上。他面对众说纷纭的电磁理论,以深邃的洞察力完成了电、磁、光的统一。有了电磁理论的支撑,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进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强电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的能源,而弱电能够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等),从此电力开始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另一方面,在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成为内燃机发明的科学基础。19世纪70~80年代,以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此后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如果使用蒸汽机来发动汽车的话,恐怕需要数十平方米的空间才能容纳动力部分。而如果利用油气为原料的内燃机,动力部分可以缩小放置于仅四平米的汽车当中。这场"电气革命"也被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期,经典力学与电动力学的理论框架已建立完善,并完成了机械革命和电气革命。当时的物理学家普遍很自满的认为,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可以被经典力学与电动力学的基本方程描述,尽管还存在"两朵乌云",其中一朵便是黑体辐射中的紫外发散问题。然而正是这一朵乌云,逐渐发酵导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金芳洲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引用本文:   
金芳洲. 物理学技术革命之第二次量子技术革命[J]. 现代物理知识, 2019, 31(6): 35-39.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19, 31(6): 35-39.
 
[1] J. Wheeler, and M. Tegmark, 100 years of quantum mysteries. Scientific American, 2, 01(2001).
[2] J. P. Dowling, and G. J. Milburn, Quantum Technology:The Second Quantum Revolution[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 361, 1655(2003)
[3] ③ The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Committee on Homeland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dvancing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Nation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016-07.
[4] ④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Quantum Manifesto. 2016-03.
[5] ⑤ 郭光灿, 韩永建, 史保森. 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展望.《2017科学发展报告》第一章(2017).
没有找到本文相关文献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