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20, Vol. 32 Issue (2): 3-12    DOI:
浮空平台科学实验专题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Next Articles  
气球科学观测100年
顾逸东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100094
 全文: PDF (839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气球是利用浮力原理升空的飞行器,中国古代的孔明灯是热气球的早期雏形,用松脂等燃料维持灯笼内空气的较高温度和较低密度,在重力场下的大气中就产生了浮力,被用于节庆活动和传递军事信号。1783年9月,作为造纸工匠的法国蒙特哥菲尔兄弟(mongolfière)在凡尔赛宫广场向王室和公众演示了热气球飞行,两个月后又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飞行,由此法国被认为是气球的故乡。之后用浮力大的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涂覆橡胶织物做气囊的气球、飞艇等发展起来,一度在军事、运输、科研中广泛应用,后因著名的齐柏林越洋客运飞艇因静电引起氢气燃爆失事而衰落;而热气球延续至今,成为有众多拥趸的运动和娱乐项目。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顾逸东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引用本文:   
顾逸东. 气球科学观测100年[J]. 现代物理知识, 2020, 32(2): 3-12.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20, 32(2): 3-12.
 
[1] 姚丽旋、崔君望, 200年的飞翔,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2] ② 胡红波、韩金林, 编译宇宙线的百年研究, 原文详见http://ptonline.aip.org
[3] 李惕碚, 顾逸东, 我国的高空科学气球及高能天文观测, 自然杂志, 7(3), 1984
[4] Yidong Gu, Balloon System and Balloon-Borne Experiment in China,《Adv. Space Res.》, 5(1), 1985
[5] Wu Mei, etc, Observation of hard X-ray from Crab Pulsar and AU535+25, 19th ICRC, 1(OG), 1985
[6] G. Yidong, J. Luhua and L.Bin:"Review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Scientific Balloon Activities", Adv. Space Res., 13(2), 1993
[7] 李杰信, 宇宙起源,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5
没有找到本文相关文献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