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23, Vol. 35 Issue (S1): 53-56    DOI:
历史经纬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Previous Articles  |  Next Articles  
多学科研究的利器——核分析技术
张智勇, 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00049
 全文: PDF (834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核分析技术是伴随着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核效应、核谱学及核装置(反应堆、加速器等)为基础,由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技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建所初期及原子能研究所时期,为配合原子核物理研究并为原子能应用准备条件,即开始布局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科,这为后期开展核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服务于多学科研究及国民经济的核分析技术亦实现了快速发展。1975年11月,正式设立放射化学研究室(五室),共有科研人员68人。1978年2月,在五室基础上合并了原一室的静电质子加速器和穆斯堡尔谱学组及原二室的30 MeV电子直线组,成立应用研究室,专门从事核分析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发展的核分析方法包括中子活化分析、离子束分析、正电子湮没技术、穆斯堡尔谱学、裂变径迹技术、X射线荧光分析等,应用领域涉及环境科学、地质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国家安全等。此后历经多次学科调整,21世纪以来,重点开展了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聚变堆材料、古陶瓷年代产地鉴定等研究。依托核分析技术,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省部级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北京市射线成像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本文介绍了多种核分析技术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展历程以纪念高能所成立50周年。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引用本文:   
. 多学科研究的利器——核分析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23, 35(S1): 53-56.
. [J]. Modern Physics, 2023, 35(S1): 53-56.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没有找到本文相关文献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