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10, Vol. 22 Issue (4): 26-30    DOI:
物理知识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Previous Articles  |  Next Articles  
宇称不守恒问题及其逻辑结构
舒国萱 刘远明
 全文: PDF (329 KB)   HTML (0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1956年,李政道(T. D. Lee)和杨振宁(C. N. Yang)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假说,1957年,吴健雄(C. S. Wu)及其同事完成了假说的实验证实工作,随后,李政道和杨振宁共获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杨二人从提出假说到获得诺贝尔奖前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创造了获诺贝尔奖历史上的最短周期。李政道、杨振宁和吴健雄三个名字,也因此成了宇称不守恒问题的代名词。问题真是这么简单吗?粒子物理学领域真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吴健雄等人的实验为何有如此大的功效?如果情况真是这样,当同为高能物理学家的阿兰•弗兰克林(Allan Franklin)问及李政道,是否知道20世纪20年代末期已有两组实验能够显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时,李政道坦率地承认,直到后来才知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宇称不守恒问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它自身的逻辑结构。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舒国萱
刘远明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收稿日期: 1900-01-01;
引用本文:   
舒国萱,刘远明. 宇称不守恒问题及其逻辑结构[J]. 现代物理知识, 2010, 22(4): 26-30.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10, 22(4): 26-3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没有找到本文相关文献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