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因为它的波长与长波、中波与短波相比来说,要“微小”得多,所以它也就得名为“微波“了。微波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它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19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了超高频的许多特性,赫兹用火花振荡器得到了微波信号,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赫兹本人并没有想到将这种电磁波用于通信,他的实验仅证实了麦克斯韦的一个预言——电磁波的存在。20世纪初期对微波技术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进展,1936年4月美国科学家SouthWorth用直径为12.5cm青铜管将9cm的电磁波传输了260m远,波导传输实验 |
|
关键词: 微波技术
微波炸弹
微波武器
电磁波
微波加热
微波炉
高功率微波
热效应
电子设备
发展与应用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引用本文: |
胡祥发. 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2-34.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6, 18(01): 32-34.
|
[1] |
李启明. 多普勒、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17-19. |
[2] |
. 2006年1~6期总目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9-71. |
[3] |
林惠祖. 雷达对抗——等离子体隐身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26-29. |
[4] |
李成凤. Nd∶YAG激光器的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38-40. |
[5] |
杨军. 谈谈“左手材料”[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7-9. |
[6] |
李玉林,陈华,汪力,彭慰先. 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29-30. |
[7] |
郑好望,肖胜利,梁红军. 光压与光压推进[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1-31. |
[8] |
周红中. 隐形飞机与波的吸收和反射的关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6-37. |
[9] |
刘婷婷.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0-31. |
[10] |
朱世豹. 光从哪里来[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61-63. |
[11] |
程兆华,祝大军,刘盛纲. 太赫兹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40-44. |
[12] |
王逗.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50-51. |
[13] |
胡祥发. 物理学与非致命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43-45. |
[14] |
安鹏. 电磁辐射与环境[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31-33. |
[15] |
石新军. 超声马达发展与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18-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