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造力的培养与研究 |
孔令民1, 熊良翠2, 林秀华3 |
1. 浙江舟山市海洋学院海洋与科学技术学院 316000;
2. 湖北省随州市均川第一中学 4413322;
3. 福建厦门大学物理系 361005 |
|
|
摘要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文明都离不开人类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在所有的潜能中,最宝贵的当属创造的潜能。值此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和开发这种潜能进而可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并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创造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宗旨,为创造性教育,特别是创造性教学定下基调。接着认知学派在杜威思想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了探究发现模式。其中,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更是尽人皆知。而被称为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创造性教育,尤其对创造性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
|
关键词: 培养创造力
创新教育
创造性教育
创新意识
科学创造力
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
中学生
创新精神
创造性教学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引用本文: |
孔令民,熊良翠,林秀华. 创造力的培养与研究[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46-48.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6, 18(01): 46-48.
|
[1] |
高弘. 浅谈探究式学习与双主体教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49-50. |
[2] |
周珍斐. 物理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55-56. |
[3] |
邓先金,陈瑜. 关于CAI的思考[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22-23. |
[4] |
赵国俭,耿平. 遵循教育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8-39. |
[5] |
谷春生. 浅谈物理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设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0-52. |
[6] |
孙功勤. 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3): 44-46. |
[7] |
刘诚杰. 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49-51. |
[8] |
须雪忠. 课堂演示实验要注意“十性”[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48-50. |
[9] |
孙功勤. 创新教育的课堂实践与思考[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53-55. |
[10] |
刘晓华,陈东生.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46-49. |
[11] |
张溪,项科,于永爱,唐晓亮. 光中之光——从激光器的发明看创新思想的闪光[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34-36. |
[12] |
贾贵儒.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50-53. |
[13] |
高剑森. 发挥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教育功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46-48. |
[14] |
沈亦红. 现代物理知识学习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57-57. |
[15] |
王海军.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49-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