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物理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不同的使命,而且它们的认识路线也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前者占据认识领域,从观察实验出发,引用大千世界本身的因素(关系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以求真为目的;后者占据实践领域,从信仰(教条或教义)出发,引用超自然的力量(神、上帝、神圣物)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以求善为目的。其次,物理学以其理论是否与实验或观察事实相符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宗教以教义或教条(圣经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再次,科学物理方法是经验与理论的结合;而宗教方法则是以教义或教条为基础的推断与注释。 |
|
关键词: 物理学知识
宗教与科学
爱因斯坦
现代物理学
上帝
宇宙宗教感情
科学技术
基督教
科学家
自然科学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引用本文: |
程民治. 物理学与宗教[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64-67.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6, 18(01): 64-67.
|
[1] |
萧如珀,杨信男. 爱因斯坦奠定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基础[J]. 现代物理知识, 2010, 22(5): 70-71. |
[2] |
. 空间时间、引力和宇宙理论正在经历变革[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3-6. |
[3] |
高堃. 光子晶体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34-36. |
[4] |
赵毅. 浅谈SI制中的人文化教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47-48. |
[5] |
杨永超,侯新杰. 相对论的先驱——马赫[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0-62. |
[6] |
杨明. 温伯格致初涉科研学生的四点忠告[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6-67. |
[7] |
司德平. 解读量子围栏[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23-25. |
[8] |
郭汉英. 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3-8. |
[9] |
王洪鹏, 闫晓星, 赵海艳. 20世纪20~30年代物理大师中国之行简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7-70. |
[10] |
唐江凌. 中微子质量之探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24-26. |
[11] |
刘晓华,王宝. 数码相机与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46-47. |
[12] |
吴佩萱. 最速降线的挑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52-54. |
[13] |
周长春. 漫谈两个基本假设与相对论时空观[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57-60. |
[14] |
侯新杰,赵红枝.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分析及其提高措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68-70. |
[15] |
郭汉英. 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上)[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3-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