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发展前景 |
陈丽菊1, 刘巍2 |
1. 西安通信学院基础部数理教研室 710161;
2. 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五系 710061 |
|
|
摘要 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L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波长780~2526nm的光谱区定义为近红外光谱区。近红外光谱主要应用两种技术获得:透射光谱技术和反射光谱技术。透射光谱波长一般在780~1l00nm范围内;反射光谱波长在1100~2526nm范围内。近红外光谱区(NIR)是由赫歇尔(Herschel)在1800年发现的。卡尔·诺里斯(KarlNorris)等人首先用近红外光谱区测定谷物中的水分、蛋白质。低谷 |
|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发展前景
近红外分析技术
样品
近红外辐射
化学成分
可见光
生产过程
分析结果
定标模型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5-08-10;
|
引用本文: |
陈丽菊,刘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发展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10-11.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6, 18(02): 10-11.
|
[1] |
余建刚. 交通信号为何采用红黄绿三色[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59-59. |
[2] |
高凌云. 宇宙的第一颗恒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70-70. |
[3] |
周红中. 隐形飞机与波的吸收和反射的关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6-37. |
[4] |
惠永,张战杰. 歌词中的物理知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68-69. |
[5] |
刘婷婷.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0-31. |
[6] |
朱杰. 原子力显微镜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6-37. |
[7] |
周道其. 微型"生命分析器"将飞向火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49-49. |
[8] |
闫夷升,李旗. 传感器技术及其军事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44-46. |
[9] |
李芝萍. 彗星追猎者——“罗塞塔”[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41-43. |
[10] |
段改丽,李爱玲,李军.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37-38. |
[11] |
周道其. 科学家研制成地球上最黑暗物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71-71. |
[12] |
许梅. 对外星生命的探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22-24. |
[13] |
李维晖,佟秋丽. 浅谈半导体激光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42-43. |
[14] |
周小明, 胡跃辉. 扫描隧道显微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4): 33-35. |
[15] |
吴雪, 张天浩, 颜彩繁, 陈自宽, 陈海建, 王磊光, 李增发. 扫描显微探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2): 32-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