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接触性摩擦是一个物体表面上的原子“突起”滑过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原子“凹陷”产生的。康奈尔大学的赛佩·库恩(SeppeKuehn)和同事,利用0.25毫米长、几千个原子厚的单晶微悬臂梁,观测相距1纳米的两表面间的非接触性摩擦。使悬臂梁与一个表面垂直,并使其向下做如同钟摆一样的运动,在这样的运动状态下调整悬臂梁,悬臂梁将因感应到下方表面的摩擦而慢下来。令人吃惊的是,非接触性摩擦力依赖于样本的化学性质。通过研究不同聚合材料的化学依赖性,这几位研究者直接检测了因样本中分子运动导致弱电场波动而产生的摩擦。 |
|
关键词: 接触性
摩擦干扰
微悬臂梁
物体表面
磁共振成像
原子
单分子
样本
运动状态
化学性质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5-01-06;
|
引用本文: |
高凌云. 非接触性摩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56-56.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6, 18(06): 56-56.
|
[1] |
司德平. 解读量子围栏[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23-25. |
[2] |
王洪鹏, 闫晓星, 赵海艳. 20世纪20~30年代物理大师中国之行简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7-70. |
[3] |
赵旭光. 穆斯堡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41-43. |
[4] |
赵坚. 最初的电子-原子散射实验为何未能得到有关原子核式结构的信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11-12. |
[5] |
孙兴明. 探索中的新型氢能源——分数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31-32. |
[6] |
何景棠. 权威也会有错误的见解[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66-69. |
[7] |
赵继军,陈岗,刘树勇. 迈耶夫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60-63. |
[8] |
朱杰. 原子力显微镜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6-37. |
[9] |
侯明东.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6-60. |
[10] |
闫正一,王培伟,金士美. 大数假说与物质层次结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11-12. |
[11] |
丁素英.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传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4-15. |
[12] |
高凌云. 对反物质进行光谱测量的实验进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7-18. |
[13] |
王景丹,钟显辉,宁平治. 原子与原子核的新形态——介子原子和介子核[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32-34. |
[14] |
王逗.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50-51. |
[15] |
柴天虎.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64-6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