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概念转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物理同生活、同社会的联系,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以后学习中的作用。这些在物理学习之前形成的对现象、事实的感知理解,其中一些与科学概念相一致,为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而另一些则与科学知识相矛盾,即存在错误的前概念。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总是在自己原有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建构他对新知识的理解,所以物理学习中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必然存在的。前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那是他们的精神财富,曾经“成功地”解释某些现象,是认识特殊现象的宝贵工具,例如,物体不推不动,运动方向受力等等。 |
|
关键词: 概念转变
物理学习
运动方向
前概念
物理系
学生
电势场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新知识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4-07-22;
|
引用本文: |
侯新杰,张海芝. 谈概念转变教学之策略[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54-55.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5, 17(04): 54-55.
|
[1] |
孙枝莲. 漫谈物理中的类比思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2-64. |
[2] |
杨明. 温伯格致初涉科研学生的四点忠告[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6-67. |
[3] |
高弘. 浅谈探究式学习与双主体教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49-50. |
[4] |
康良溪. 学生物理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50-53. |
[5] |
杨银海. 《万有引力定律》中几个应探究的问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47-48. |
[6] |
刘晓军,王治金,罗旺. 计算机网络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49-51. |
[7] |
张德启,邓锦,崔志兰. 物理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53-55. |
[8] |
童国梁. 美国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求职[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47-47. |
[9] |
叶海智,梁玉珍. 自组织理论对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启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52-54. |
[10] |
李海,熊万杰,旷卫民. 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地位的思考和实践[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7-49. |
[11] |
马予芳,胡亚范. 工科院校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开发与实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9-50. |
[12] |
徐敬标. 浅谈物理的教学信息属性与迁移教学策略[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51-52. |
[13] |
周珍斐. 物理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55-56. |
[14] |
惠永,张战杰. 歌词中的物理知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68-69. |
[15] |
赵国俭,耿平. 遵循教育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8-3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