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与熵 |
廖耀发, 廖彬, 吕桦 |
湖北工学院数理系, 杭州 310013 |
|
|
摘要 熵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100多年前(1854年)就已有人提到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了许许多多的科技领域及日常生活之中。本文不拟介绍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而只想就熵对生命科学中某些方面的影响作些初浅的说明。按照热力学的观点,生命是个开放系统。根据开放系统的热力学理论可以算出,其熵变ΔS=ΔQT-μjΔeNjT-μjΔiNjT(1)式中,ΔQ代表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总热量,ΔeNj代表生命系统与外界所交换的第j种组元物质的摩尔数. |
|
关键词: 生命系统
生命科学
老年人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混乱度
热力学理论
负熵流
新陈代谢
开放系统
熵理论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3-04-09;
|
引用本文: |
廖耀发,廖彬,吕桦. 生命与熵[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10-11.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4, 16(01): 10-11.
|
[1] |
季佐瑶. 交叉、融合与超越——物理学对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影响[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63-65. |
[2] |
袁琼.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23-24. |
[3] |
曾庆军,姚平. 物理学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13-14. |
[4] |
黄沛天,胡利云. 对负熵、信息熵和熵原理等概念之厘清[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21-23. |
[5] |
王培霞,贾育秦. 熵污染与绿色制造[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31-32. |
[6] |
李翔一,李鸣鹤. 冷眼观潮看纳米[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27-29. |
[7] |
张锡娟,朱海星. 永动机与热力学定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21-24. |
[8] |
关荣华,康文秀. 生物液晶物理研究及其进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20-21. |
[9] |
沈亦红. 熵与感冒[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18-19. |
[10] |
邢向英. 物理学前沿与高新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39-40. |
[11] |
杨红卫. 从物理学的发展看跨学科研究[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14-15. |
[12] |
杨建森. 熵定律的不可逆本质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1): 21-22. |
[13] |
乔生炳. “熵”概念的拓展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9-14. |
[14] |
刘云松. 熵与生命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2): 17-17. |
[15] |
王丽英, 齐红星. 激光与生命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3): 19-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