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Vol. 16 Issue (01): 37-38    DOI:
论文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Previous Articles  |  Next Articles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段改丽, 李爱玲, 李军
西安陆军学院, 陕西 710108
 全文: PDF (187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物理学中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学科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利用隐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武器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在现代军事侦察中,往往是多种技术侦察手段并用,因此在反侦察的隐身技术中也要针锋相对地同时采用多种隐身方法。一、隐身技术的分类隐身技术按其物理学基础可分为无源隐身技术和有源隐身技术两类。所谓无源隐身技术,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根据波的反射和吸收规律,在目标上采用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以吸收或减弱对方侦察系统的回波能量.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段改丽
李爱玲
李军
关键词隐身技术   物理原理   探测系统   雷达电磁波   可见光隐身   技术措施   目标与背景   有源隐身   发动机   红外辐射     
Abstract
Key words:   
收稿日期: 2003-04-23;
引用本文:   
段改丽,李爱玲,李军.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37-38.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4, 16(01): 37-38.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1] 林惠祖. 雷达对抗——等离子体隐身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26-29.
[2] 陈丽菊,刘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发展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10-11.
[3] 周芳. 传感器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28-29.
[4] 周红中. 隐形飞机与波的吸收和反射的关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6-37.
[5] 宫纯文,周芳. 纳米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28-30.
[6] 刘婷婷.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30-31.
[7] 李斌,李玉海. 飞机和导弹的隐身技术浅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43-44.
[8] 王琳. 面向21世纪普通物理课程教材体例的特点[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49-50.
[9] 安鹏. 核反应堆简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12-17.
[10] 周道其.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制太空用核反应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6-6.
[11] 叶宁英,林浩山. 神奇的纳米技术与军事革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36-38.
[12] 杨燕.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的几项技术措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46-47.
[13] 黄振平. 物理学与隐形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56-57.
[14] 康良溪. 彩虹的气象物理原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3): 58-59.
[15] 周道其. 末来太空飞行动力——离子发动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71-71.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