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WMAR的观测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暴涨宇宙模型(见本刊2004年第1期张新民同志的文章《反物质和暗能量》)。但今年2月,几个观测小组却对此提出质疑。两个小组用地基射电望远镜测量不同天区的温度时发现:小天区温度的起伏比较大天区温度的起伏为小而对于大得多的天区温度的起伏反而变小了。这不符合暴涨学说的预见:温度的起伏与我们所注视天区的大小无关。在智利阿塔卡马研究宇宙背景成像仪(CosmicBackgroundImager简称CBI)数据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邦德(DickBond)认为上述两个反常现象的结论未考虑到统计的重要性,两者出现的几率均只约为1/20. |
|
关键词: 暴涨宇宙
标量场
微波背景辐射
数据结合
射电望远镜
观测结果
宇宙膨胀
加那利群岛
普林斯顿大学
多伦多大学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3-05-15;
|
引用本文: |
许梅. 质疑暴涨宇宙模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68-68.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4, 16(05): 68-68.
|
[1] |
高凌云. 美国科学家直接观测到暗物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71-71. |
[2] |
. 中国科学有发现电荷-宇称-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迹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72-72. |
[3] |
徐红,李树春. 天文望远镜史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56-58. |
[4] |
Michael F. Altmann,辛标. 中微子在其他学科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1): 8-12. |
[5] |
傅承启. “暗宇宙”之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18-21. |
[6] |
吕增建,刘晞燕. 霍金与量子宇宙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22-24. |
[7] |
周道其. 能看清黑洞细节的太空射电望远镜[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36-36. |
[8] |
胡建新,余芝轩. 诺伊曼生平及贡献[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61-63. |
[9] |
吴鑫基,温学诗.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天文项目回顾[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1): 7-11. |
[10] |
章德海. 微波背景辐射谱和宇宙的结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11-12. |
[11] |
卞吉,秦宝. 英美提出宇宙形成新理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35-35. |
[12] |
程民治. 核科学家维格纳[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52-54. |
[13] |
厉光烈,李龙.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3-7. |
[14] |
卞吉,秦宝. 欣欣向荣的宇宙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61-61. |
[15] |
苏中启, 王存茂. 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5): 13-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