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裂变和裂变机制的模型理论 |
张竞上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2413 |
|
|
摘要 一、裂变反应的发现及其意义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使人类终于找到一把打开核反应大门的钥匙。由于中子和原子核之间没有库仑排斥力,可以很容易进入核内而产生各种类型的核反应过程,例如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粒子转移反应、敲出反应、俘获辐射反应等。 |
|
关键词: 裂变位垒
扩散过程
裂变机制
裂变反应
核裂变
裂变截面
裂变核
液滴模型
理论模型
质量产额分布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2-02-11;
|
引用本文: |
张竞上. 核裂变和裂变机制的模型理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1): 22-27.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3, 15(01): 22-27.
|
[1] |
侯明东.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6-60. |
[2] |
姜广智,秦炎福. 女性与元素[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62-64. |
[3] |
周道其. 强强联合研制受控热核能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71-71. |
[4] |
薛志宇. 开拓人类能源新时代的核裂变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9-11. |
[5] |
朱海星. 漫谈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6): 34-35. |
[6] |
程民治. 核科学中的巾帼英雄——丽丝·迈特纳[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5): 42-45. |
[7] |
陆埮. 吴健雄的主要科学贡献——为纪念吴健雄逝世一周年而作[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2): 43-44. |
[8] |
季淑莉, 王较过. 迈特纳及其对发现原子核裂变的贡献[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6): 42-43. |
[9] |
沙恩,. 星陨光犹在——记三强恩师[J]. 现代物理知识, 1992, 4(06): 49-49. |
[10] |
王连壁. 核电站和核潜艇的核[J]. 现代物理知识, 1989, 1(02): 29-30. |
[11] |
侯明东. 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纪念裂变现象发现五十周年[J]. 现代物理知识, 1989, 1(01): 18-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