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 |
林晓满 |
北京工商大学数理部, 北京 100037 |
|
|
摘要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发布的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涉及一种新的物质形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获奖的3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耳德的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和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埃里克·康奈尔(EricA.Cornell)、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Ketterle)、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耳德的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韦曼(CarlE.Wieman)。他们在碱原子稀薄气体中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并对这种凝聚物的特性进行了早期的基础研究。 |
|
关键词: 爱因斯坦
诺贝尔物理奖
凝聚物质
原子吸收
蒸发冷却
麻省理工学院
物质波
激光冷却
碱原子
稀薄气体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1-06-09;
|
引用本文: |
林晓满. 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6-8.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2, 14(02): 6-8.
|
[1] |
萧如珀,杨信男. 爱因斯坦奠定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基础[J]. 现代物理知识, 2010, 22(5): 70-71. |
[2] |
. 空间时间、引力和宇宙理论正在经历变革[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3-6. |
[3] |
杨永超,侯新杰. 相对论的先驱——马赫[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0-62. |
[4] |
郭汉英. 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3-8. |
[5] |
王洪鹏, 闫晓星, 赵海艳. 20世纪20~30年代物理大师中国之行简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7-70. |
[6] |
周长春. 漫谈两个基本假设与相对论时空观[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57-60. |
[7] |
郭汉英. 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上)[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3-9. |
[8] |
高凌云. 将粒子聚合成各种形状的新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58-58. |
[9] |
方玉田,邢永忠,张其林. 物理实在的演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57-59. |
[10] |
刘晓燕. 百年回顾——纪念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勒纳德[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64-65. |
[11] |
闫晓星,王洪鹏. 殊途同归的光本性之争[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68-70. |
[12] |
程民治. 物理学与宗教[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64-67. |
[13] |
王骁勇. 物理学大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57-60. |
[14] |
程民治,汪业群. 物理文化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63-66. |
[15] |
罗舒,邢志忠. 爱因斯坦的另一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69-7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