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学弹药的物理基础及其使用特点 |
方延平, 王保成, 孔凡成 |
空军后勤学院二系, 徐州 221000 |
|
引用本文: |
方延平,王保成,孔凡成. 光学弹药的物理基础及其使用特点[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22-22.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2, 14(06): 22-22.
|
[1] |
侯明东.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56-60. |
[2] |
储德林,江海燕,张强华. 导弹克星——粒子束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38-39. |
[3] |
侯明东. 对“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一文的一点看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66-66. |
[4] |
仇九子. 电子设备防雷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5): 35-36. |
[5] |
耿汝波,唐浩,王为奎. 磁悬浮列车运营的物理基础[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51-51. |
[6] |
冯义,巴图. “水电爆炸”建奇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2): 33-33. |
[7] |
任静,方延平,杜越山. 核武器家庭的新成员──中子弹[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49-50. |
[8] |
郑民伟, 梅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物理基础及应用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3): 23-25. |
[9] |
刘洪义. 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展望[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3): 36-37. |
[10] |
傅振堂. 束能武器的物理基础及应用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1): 9-10. |
[11] |
杨世荣, 徐海荣. 惯性导航的物理基础[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4): 6-9. |
[12] |
王保成, 方延平. 新概念武器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3): 21-23. |
[13] |
王保成, 杨恩智. 气象武器的物理基础及其军用前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6): 23-25. |
[14] |
赵国求. 第十届全国理论物理基础前沿研讨会[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1): 21-21. |
[15] |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现代物理知识》1996年1-5期要目[J]. 现代物理知识, 1996, 8(06): 47-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