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Vol. 14 Issue (02): 36-37    DOI:
论文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Previous Articles  |  Next Articles  
绿色技术与非绿色技术
林劲松
安徽望江党校自然辩证法教研组, 安徽 246200
 全文: PDF (119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两面性。即: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有利的一面,给人类带来文明,但处理不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将给人类带来负作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能支撑其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为此,人类在刷新发展观的同时,也在刷新自己的技术观。根据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人们将技术划分为绿色技术与非绿色技术。所谓绿色技术,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例如无铅汽油,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技术。对有实用价值,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人们则称之为“非绿色技术”。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林劲松
关键词非绿色技术   技术发展   技术应用   可持续   评价体系   持续发展   技术观   技术效益   经济效益评价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Abstract
Key words:   
收稿日期: 2001-05-06;
引用本文:   
林劲松. 绿色技术与非绿色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36-37.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2, 14(02): 36-37.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1] 吴琳丽,郭雪松. 对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探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7-39.
[2] 林秀华. 崛起的新一代固体光源LED[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47-48.
[3] 崔水月. 纳米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27-29.
[4] 孙涤清.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65-65.
[5] 丁大钊,傅世年. 加速器驱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20-25.
[6] 郑春开. 缅怀著名核物理学家胡济民[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2): 41-42.
[7] 魏宝文, 刘建业. 忆胡济民先生对近物所的关心[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2): 43-43.
[8] 鲁俊生. 激光清洗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5): 28-30.
[9] 杨晓段, 陈鸿林. 微波波谱研究的先驱者——任之恭教授[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3): 46-46.
[10] 谢绳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J]. 现代物理知识, 1993, 5(04): 25-25.
[11] 熊家炯. 物理学与高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1989, 1(01): 2-5.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