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轻子理论的先驱──蔡永赐 |
郑志鹏, 江向东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39 |
|
|
摘要 题图:1999年9月于SLAC,从左至右蔡永赐,潘诺夫斯基,郑志鹏.与世界上设立的名目繁多的奖励相比,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疑最具公正性和权威性。从1901年至2000年,该奖获得者共计162人次。几乎可以说,所有获奖人无一不是获奖领域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其物理学成就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都无愧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至高无上的科学荣誉。然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却令人遗憾地未能做到“四海无遗珠”。除了以前引起过议论的一些例子之外,这里介绍的对重轻子(即r轻子)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蔡永赐(Yung-suTsai)教授,也成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颗“遗珠”。 |
|
关键词: 重轻子
诺贝尔物理学奖
轻子物理
“第三代”
诺贝尔奖
量子电动力学
衰变宽度
中微子
顶夸克
夸克模型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0-11-07;
|
引用本文: |
郑志鹏,江向东. 重轻子理论的先驱──蔡永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2): 7-9.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1, 13(02): 7-9.
|
[1] |
李良. “冰立方”:南极冰层下的巨型中微子望远镜 [J]. 现代物理知识, 2010, 22(5): 33-37. |
[2] |
杨建辉,厉光烈. 从弱电统一看费米的物理直觉[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58-60. |
[3] |
韦中燊.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的父子[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6): 64-66. |
[4] |
高凌云. 中微子是超新星生成重元素的新途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53-53. |
[5] |
王洪鹏, 闫晓星, 赵海艳. 20世纪20~30年代物理大师中国之行简记[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67-70. |
[6] |
唐江凌. 中微子质量之探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24-26. |
[7] |
李正群,侯本春. 反粒子·反物质·反物质武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16-17. |
[8] |
何景棠. 权威也会有错误的见解[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66-69. |
[9] |
李文胜. 光梳与光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32-33. |
[10] |
赵继军,陈岗,刘树勇. 迈耶夫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60-63. |
[11] |
刘晓燕. 百年回顾——纪念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勒纳德[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64-65. |
[12] |
周道其. 冰封木卫二将成为人类最大科研仪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6): 18-18. |
[13] |
王洪鹏. 漫话朗道——全能物理学家朗道的传奇一生[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59-63. |
[14] |
柴天虎.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64-68. |
[15] |
韦中燊. 大师 教师 平凡的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范德瓦尔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64-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