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具有天然的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出各种不同的射线,这些射线通常都具有特殊的生物效应,可以损伤组织细胞,对人体造成急性和慢性伤害,有时还可改变某些生物的遗传特性。因此,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放射性污染。一、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实际上时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天然放射线的照射,它们来自于宇宙射线和存在于土壤中、岩石中、水和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如铀-235、钾-40、镭-229、氧-222等。这些因素构成的辐射剂量称为天然本底辐射,人类是在此环境中生衍发展起来的,已经适应了天然本底辐射。 |
|
关键词: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损伤
人工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物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天然本底辐射
核工业
白血病
核试验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0-08-11;
|
引用本文: |
高剑森. 放射性污染漫谈[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12-13.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1, 13(04): 12-13.
|
[1] |
周道其.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制太空用核反应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6-6. |
[2] |
侯春风,Soraya Boudia. 居里夫人的另一侧面——科技应用发起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2): 61-64. |
[3] |
孙家军,尹腾. 物理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17-17. |
[4] |
蒋绚. 走近电离辐射[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11-13. |
[5] |
别业广. 声波中的“小字辈”——次声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13-13. |
[6] |
邵淑芬. 谈谈贫铀和贫铀弹[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14-16. |
[7] |
姚尚锋,甘宝霞. γ射线弹和射线防护[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6): 36-36. |
[8] |
孙海滨. 漫谈物理污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4): 24-26. |
[9] |
厉光烈, 李龙.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4): 2-5. |
[10] |
刘乃汤. 放射性的早期历史[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2): 42-44. |
[11] |
李元. 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1): 2-2. |
[12] |
王较过, 季淑莉. 伊伦娜·约里奥-居里对核物理发展的的贡献[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1): 38-39. |
[13] |
卞吉, 秦宝. 科苑快讯[J]. 现代物理知识, 1997, 9(05): 47-47. |
[14] |
杨恩智, 王保成, 杨士亮. 核技术的医学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6, 8(06): 31-33. |
[15] |
庆承瑞. 全面核禁试前景光明[J]. 现代物理知识, 1996, 8(04): 24-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