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01年6月上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展出了一座高约48米名为“物之道”的金属雕塑。该雕塑的创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卢新华介绍,这个雕塑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在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及许多科学家的指导下完成的。雕塑在创作中运用点、线、面运动变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以线的单纯、简洁的视觉效果来表达正负电子对撞的科学技术特征,用一根不断延伸的线在同一圆心做涡旋运动,并使线的两端为两个极点的形态,向外延伸表现出“至大无极”,向内回归意味着“至小无内”。 |
|
关键词: 金属雕塑
科学技术特征
处理工艺
艺术与科学
李政道
运动变化
时空观
学术研讨会
采用象征
中国科学院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2000-08-05;
|
引用本文: |
李之. 雕塑“物之道”[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62-62.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1, 13(05): 62-62.
|
[1] |
. 中国科学有发现电荷-宇称-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迹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5): 72-72. |
[2] |
周长春. 漫谈两个基本假设与相对论时空观[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57-60. |
[3] |
李博文. 封底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3): 58-58. |
[4] |
李博文. 封三照片说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46-46. |
[5] |
乔灵爱,魏全香.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与爱因斯坦的创新思维[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5): 12-15. |
[6] |
吴长龙,俞晓明. 时空理论的演化历程[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65-66. |
[7] |
霍安祥,况浩怀. 近地空间宇宙线荷电粒子暴与地震的关联[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24-24. |
[8] |
李远略. 李政道论科学与艺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65-66. |
[9] |
李滚,蔡成林,袁海波. 原子钟、原子弹哪个更重要[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49-51. |
[10] |
王直华. 马儿怎样跑——艺术怎样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68-69. |
[11] |
程民治. 谈谈智者之失[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69-70. |
[12] |
王鑫. “物理”二字入诗非始于杜甫[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2): 66-66. |
[13] |
柳怀祖. 李政道在赵忠尧诞辰百年纪念会上发言[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6): 54-54. |
[14] |
周善贵. 北京2001年第二届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30-30. |
[15] |
杨新宇. 时空巨人爱因斯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56-5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