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线性科学促进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的转变 |
单晓云1, 蒋建华2 |
1. 河北理工学院基础部, 唐山 063009;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39 |
|
|
摘要 非线性科学本身是研究自然界中复杂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被誉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齐名的20世纪三大科学理论之一.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非线性并不被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科学家们在两个极端方向取得突破,一是发现了“孤子”是一类非线性方程的解,二是发现相对简单的系统中存在着对初值极为敏感的复杂运动,大大加快了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步伐.目前非线性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以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协同学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其贯穿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一方面非线性科学中各门学科空前地交叉与渗透,研究中解析、计算、实验三种方法并用,其研究方法达到空前地交互与综合. |
|
关键词: 性科学
科学观
科学方法
非线性系统
对立统一
复杂性
还原论
线性模型
确定论
解析方法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9-11-05;
|
引用本文: |
单晓云,蒋建华. 非线性科学促进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的转变[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4): 11-13.
|
|
|
|
$author.xingMing_EN,$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0, 12(04): 11-13.
|
[1] |
侯新杰,赵红枝.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分析及其提高措施[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4): 68-70. |
[2] |
陈世鸥. 从单摆看混沌[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2): 36-38. |
[3] |
柴立和,杨战. 复杂性科学的几大学派及其研究特点[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25-30. |
[4] |
温伯格,江向东,黄艳华. 自然本性与还原论[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3-7. |
[5] |
王劲松,黄开齐. 物理学的新延拓——经济物理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5): 17-20. |
[6] |
唐焕芳. 如何引入物理学史改进大学物理教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4): 51-54. |
[7] |
王直华. 马儿怎样跑——艺术怎样科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68-69. |
[8] |
邵耀椿. 漫谈非线性共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26-27. |
[9] |
程民治. 假说是物理学理论的胚胎[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55-56. |
[10] |
宋金璠. 约瑟夫森效应的历史、性质与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15-16. |
[11] |
胥龙军.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53-54. |
[12] |
姚庚新. 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1): 46-49. |
[13] |
郭渭平. 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于物理教学之中[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5): 31-32. |
[14] |
程民治. “混沌”——孕育于并反作用于物理学[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3): 10-13. |
[15] |
储文启.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化方法[J]. 现代物理知识, 1999, 11(02): 33-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