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静电防灾已发展成为专门的科学,它不仅限于静电工程学,而且广泛地涉及到燃烧化学工程学、环境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静电危害的实质和重点将随现代化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所以,静电的消除显得越来越重要.一、静电的危害我们知道,物体带了静电,其周围空间即存在静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可以产生种种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有的有利,有的有危害,由静电引起的危害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对生产的危害由于静电对轻小物体有明显的力学作用,因而在某些生产部门中会引起严重的障碍.如在某些粉末状物体生产过程中,静电力能使筛孔或管道堵塞;静电吸引灰尘,使纺织品颜色灰暗,丝质脆而易断;感光胶片涂膜不匀. |
|
关键词: 静电敏感度
消除静电
绝缘材料
防静电措施
静电电击
静电电位
爆炸事故
电荷积累
集成电路
静电力
|
Abstract:
|
Key words: |
收稿日期: 1999-06-03;
|
引用本文: |
倪乐刚.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J]. 现代物理知识, 2000, 12(06): 34-35.
|
|
|
|
$author.xingMing_EN. [J]. Modern Physics, 2000, 12(06): 34-35.
|
[1] |
眭平. 从量子力学到信息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2): 13-16. |
[2] |
罗盈军. 从电子器件的换代来看计算机的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6, 18(01): 60-61. |
[3] |
郭延生. 静电危害及其防护[J]. 现代物理知识, 2005, 17(04): 40-42. |
[4] |
杨军. 超导电性的研究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5): 28-31. |
[5] |
闫广钱. 超声波清洗技术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4): 43-44. |
[6] |
王保成,张欣卉,方延平,唐卫红. 热波成像技术及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1): 38-39. |
[7] |
司德平,王彦海. 丹聂耳电池电动势产生的机理[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6): 14-16. |
[8] |
周芳,戴浩. CDMA——新世纪的移动通信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36-37. |
[9] |
宫自强. 纳米科技与计算机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3, 15(03): 38-39. |
[10] |
杨红卫. 从物理学的发展看跨学科研究[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4): 14-15. |
[11] |
孙秀平. 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3): 6-8. |
[12] |
邵建新,杨晓冬,张新峰. IC卡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14(02): 31-57. |
[13] |
李茸侠. 纳米科学和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5): 35-37. |
[14] |
高立晟. 静电及相关技术的现代发展[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3): 33-35. |
[15] |
林晓满. 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J]. 现代物理知识, 2001, 13(01): 18-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