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2007年 19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7-06-18
物理知识
物理前沿
科技经纬
教学参考
中学园地
科学源流
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专题
科学随笔
物理知识
3
质量起源——量子色动力学与质量起源
卢昌海
……有读者可能会问:我们是不是离题了?既然量子色动力学中的胶子是无质量的,而夸克虽然有质量,但其质量是不可约化的。那么,量子色动力学与质量起源这一主题又能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疑问。但量子色动力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形式上异常简洁,内涵却惊人地丰富。它宛如一坛绝世的佳酿,越品就越是回味无穷。在谈论质量起源问题的时侯,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包含希格斯机制的电弱统一理论上,因为希格斯机制在登场伊始就打出了质量产生机制的响亮广告。但事实上我们将会看到,看似与质量起源问题无关的量子色动力学对这一问题有着非常独特而精彩的回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回答才是标准模型范围内的最佳回答。……
2007 Vol. 19 (3): 3-5 [
摘要
] (
3325
) [
HTML
1KB] [
PDF
1064KB] (
2871
)
6
谈力学理论在建筑物上的应用
余北葱
力学在建筑物中有广泛的应用,人们要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力的规律,使之能很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也能克服因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并能进行积极预防。
2007 Vol. 19 (3): 6-8 [
摘要
] (
2522
) [
HTML
1KB] [
PDF
168KB] (
1637
)
9
听不见的声音——次声波
胡登翔
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 ~20000 Hz之间,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他们都是我们无法听到的声音。下面就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次声波。
2007 Vol. 19 (3): 9-11 [
摘要
] (
2712
) [
HTML
1KB] [
PDF
381KB] (
2468
)
12
谈谈几个粒子的预言过程
张印杰,赵树民
阿·热在他的《可怕的对称》一书中说道:“预测到存在一个具有某些特性的基本粒子,是理性头脑的一种最高行动,狄拉克和泡利做到了这一点,几年后,汤川秀树也做到了这一点。”他在这里指的是狄拉克预言了正电子、泡利预言了中微子以及汤川秀树预言了π介子。下面就简短叙述这几个粒子的预言及其发现过程。我们将发现,作出预言需要高超的智慧、非凡的勇气以及正确的判断,而实现预言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2007 Vol. 19 (3): 12-14 [
摘要
] (
3462
) [
HTML
1KB] [
PDF
329KB] (
2392
)
15
谈一谈“物质的磁现象”
刘晓旭
2007 Vol. 19 (3): 15-16 [
摘要
] (
2515
) [
HTML
1KB] [
PDF
124KB] (
1523
)
物理前沿
17
新一代北京谱仪的设计与建造
北京谱仪(BESIII)作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眼睛”,它通过测量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次级粒子来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本文介绍我们自行设计与建造的BESIII探测器的设计与研制情况。
2007 Vol. 19 (3): 17-21 [
摘要
] (
2528
) [
HTML
1KB] [
PDF
1223KB] (
2049
)
22
大亚湾与反物质之谜
曹俊
2007年1月11日,两辆满载着游客的大巴从香港驶入深圳,来到深圳东北五十公里外的大亚湾核电站。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加之风景优美,二十年来接待世界各地参观人数已达五十多万。但是这批游客却与众不同,他们对先进的核电设备并不感兴趣,也无心留恋迷人的南国海滨风光,反而对附近连绵不断的山丘指指点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刚参加完在香港召开的“中微子物理与中微子宇宙学”研讨会。他们知道,几个月以后,一个大型的中微子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将在这里破土动工。巨大的中微子探测器将在数百米深的山腹之中不停地捕捉着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以破解一个个宇宙的奥秘——为什么宇宙中不存在反物质?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从原则上来描述所有的自然现象?……
2007 Vol. 19 (3): 22-25 [
摘要
] (
2762
) [
HTML
1KB] [
PDF
298KB] (
1830
)
26
从近代物理学来看我的太阳梦
陈应天
……以上所描述的我的太阳梦都是在梦想着如何利用沙漠的太阳来进行一场真正的能源工业革命。我以前曾骑着骆驼在荒芜的沙漠中游荡,那时一直在想:荒漠难道真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不毛之地吗?文明的发展已经证明这并非如此,相当多的荒漠地带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储存,并使许多阿拉伯国家因此而变得十分富足,这就已经说明了上帝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对于那些没有石油、没有煤的荒原地区呢,上帝也早已经做了安排,那里的太阳就是每天在下着永无衰竭的石油雨,等待着人类发展出更好的技术去开采去利用。这难道还是梦吗?是,是个可以实现的梦。
2007 Vol. 19 (3): 26-31 [
摘要
] (
2714
) [
HTML
1KB] [
PDF
522KB] (
2757
)
32
MAS制磁浮列车——中国人发明的磁浮列车
魏乐汉
……MAS(Magnetic Array Suspension)制磁浮列车是上海师范大学魏乐汉教授发明的,并于2006年初获国家发明专利。在2004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能乘6个人的样车MAS3。MAS制磁浮列车的悬浮原理不同于任何其他系统。它是利用磁力线的纵向抗拉伸、横向抗压缩的共同作用使列车悬浮。
2007 Vol. 19 (3): 32-35 [
摘要
] (
3003
) [
HTML
1KB] [
PDF
1025KB] (
2757
)
36
超声波电机的原理与应用
周传运
超声波电机(Ultrasonic Motor,USM )是国外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机。事实上,在超声波电机问世之前,已有以压电效应进行驱动的电机,但其频率并不局限于超声波范围内。早在1984年,威廉和布朗就申请了“压电马达”的美国的专利;1964年,前苏联基辅理工学院设计了第一个压电旋转电机;1970~1972年西门子和松下发明了压电步进电机,不过因为无法达到较大的输出转矩而没能实际应用。1980年日本指田年生研制成超声波压电电动机(即现代意义上的超声波电动机),克服了传统压电电动机转换效率低和变位微小的缺陷,使压电电动机进入工业实用阶段。
2007 Vol. 19 (3): 36-37 [
摘要
] (
3073
) [
HTML
1KB] [
PDF
213KB] (
3034
)
科技经纬
38
新型绿色电光源——高频无极灯
庞娟
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掀开了人类照明史的新篇章。随着科技的发展,从日光灯到普通节能灯,从高压汞灯到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气体放电灯的相继问世,以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即LED)新光源的推出,照明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一种集合现代多种电光源的优点于一体的新光源——高频无极灯由此应运而生。
2007 Vol. 19 (3): 38-0 [
摘要
] (
2851
) [
HTML
1KB] [
PDF
310KB] (
1771
)
39
旋翼与直升机的独特性能
陈永丽
直升机以其独特的性能成为现代战场上的“轻骑兵”,是现代战争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主要是因为直升机相对于固定翼飞机有许多优点:直升机起降场地很小,无须专门修建机场和跑道,对场地的质量要求也不高,高耸的山头、狭窄的山谷都可供直升机起飞和降落。另外,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和空中自由悬停及向前、后、左、右飞行。而这些特性都与它独特的旋翼有关。
2007 Vol. 19 (3): 39-0 [
摘要
] (
2615
) [
HTML
1KB] [
PDF
213KB] (
2019
)
教学参考
41
用等效原理剖析一个“异常”物理实验现象
吴静,罗红
一个封闭小车,左边车壁固定一杆,杆上用细绳(质量不计)系着一个乒乓球,质量为
m
1
,右边车壁固定一杆,杆上用细绳(质量不计)系着一小铅球,质量为
m
2
。在小车中加满水,且使小车产生水平向左的恒定加速度
a
。……
2007 Vol. 19 (3): 41-0 [
摘要
] (
2378
) [
HTML
1KB] [
PDF
554KB] (
1572
)
42
冰刀下的物理
张怀华
溜冰是一种古老的体育运动,大约在两千年前起源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冻的河川或湖泊上。当地的人把动物骨骼磨平,把其中较小的用皮带绑在脚上滑行,而把较大的做成雪橇来滑雪。现在流行的溜冰鞋是1870年由美国著名的花式溜冰家海恩斯发明的。……冰应该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固体,它的确与众不同。试想一下人们穿着溜冰鞋在钢板、木板、玻璃、水泥地面等固体上滑行的情形,随着一阵刺耳的噪音,必然会狼狈不堪的摔倒在地。但在冰面上人们可以自由、快速地滑行,这是为什么呢?
2007 Vol. 19 (3): 42-0 [
摘要
] (
2692
) [
HTML
1KB] [
PDF
121KB] (
1546
)
44
赏析电冰箱问题
冯占余
电冰箱是被广泛应用的冷冻、冷藏设备。电冰箱按制冷方式可分为电机压缩式、吸收式、电磁振动式、半导体和太阳能式五种。目前流行的家用电冰箱几乎都是电机压缩式。电机压缩式电冰箱制冷系统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等部件组成。压缩机用来提供动力,干燥过滤器用来过滤赃物和干燥水分,毛细管用来节流降压,冷凝器和蒸发器是热交换器。
2007 Vol. 19 (3): 44-0 [
摘要
] (
2575
) [
HTML
1KB] [
PDF
264KB] (
1475
)
中学园地
47
这两个验证实验中存在循环论证吗
邵宇晓
本刊07年1期51页的《新课改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循环论证”》一文确实显示出了作者顾闻同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可贵品质,不过我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我赞赏顾闻同学这种开拓进取式的批判精神(不是那种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批判),真诚希望像他这样的好学生能够随着青少年特有的快速成长而具备更宽阔的视野与更缜密的逻辑,当然,我希望自己也能这样的不断进步。
2007 Vol. 19 (3): 47-0 [
摘要
] (
3059
) [
HTML
1KB] [
PDF
84KB] (
1310
)
48
是是非非话台风
蒋洪力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强大的热带气旋。台风来临时,带来了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2006年8月10日,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海堤决口,渔排漂散,船只毁损,房舍坍塌,交通、通讯、电力中断……
2007 Vol. 19 (3): 48-0 [
摘要
] (
2406
) [
HTML
1KB] [
PDF
208KB] (
1323
)
科学源流
52
1911年5月:Rutherford和原子核的发现
萧如珀,杨信男
1909年,Ernest Rutherford的学生在Rutherford所指定的实验中发现了令人意外的结果,Rutherford说此发现是他一生中所碰过最难以置信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至今仍很著名的实验中观察到α粒子自一张金的薄片往后散射回来。Rutherford在他1911年5月所发表的论文中解释说,此散射是由原子中心一个又硬、又密的核——原子核——所引起的。
2007 Vol. 19 (3): 52-0 [
摘要
] (
2531
) [
HTML
1KB] [
PDF
326KB] (
1560
)
54
1871年6月:Maxwell和他的恶魔
萧如珀,杨信男
机器持续不间断运转的概念——即供应着固定的能量就可以永远运转的装置是很令人向往的,美国的专利局每年都会收到无数个相关装置的专利申请,其中大多数都可根据热力学定律而予以退件,但最诡异、最有名、违反热力学定律的恒久运转概念之一是由James Clerk Maxwell所提出的。Maxwell是统计力学的先驱之一,他最有名的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方程式。1831年6月,Maxwell诞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自幼即对物理世界展现天生的好奇心,甚至在3岁时就想知道物品的操作原理。他后来进入爱丁堡高等学校就读,是位出类拔萃的学生,在数学和英诗方面均曾获奖。
2007 Vol. 19 (3): 54-55 [
摘要
] (
2550
) [
HTML
1KB] [
PDF
262KB] (
1523
)
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专题
56
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诞辰100周年
赵志祥
王淦昌先生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七十年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2007 Vol. 19 (3): 56-0 [
摘要
] (
2348
) [
HTML
1KB] [
PDF
255KB] (
1062
)
60
回忆王淦昌先生
唐孝威
我最初认识王淦昌先生,是1952年我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的时候。那时王老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后我和王老同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和二机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并且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不但在学术上是我的老师,而且他的高尚品德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2007 Vol. 19 (3): 60-0 [
摘要
] (
2245
) [
HTML
1KB] [
PDF
198KB] (
2164
)
62
和王淦昌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王乃彦
1959年组织派我去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实验室工作,当时杜布纳中国组业务负责人、联合所副所长王淦昌老师领着我去见当时联合所中子物理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弗朗克院士,两位科学大师在非常友善的气氛中对我的工作做了安排,那时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实验室,但在中国组经常举行的业务研讨会上他的渊博学问、谦虚而又严谨的学风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中子物理实验室的外国人谈起联合所副所长王淦昌时都是表现出对他的钦佩和崇敬。王淦昌小组在反∑负超子的发现,使得我对他更加敬佩。
2007 Vol. 19 (3): 62-0 [
摘要
] (
2756
) [
HTML
1KB] [
PDF
416KB] (
1430
)
65
王淦昌先生与核物理基础研究
张焕乔
王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科学成就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他是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和惯性约束激光物理的主要奠基人和卓越的开拓者之一,他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科学贡献。在我国发展核武器的事业中,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光辉一生已载入历史史册。
2007 Vol. 19 (3): 65-0 [
摘要
] (
2184
) [
HTML
1KB] [
PDF
68KB] (
1442
)
66
淦昌先生诞辰百年赋
王传珂
2007 Vol. 19 (3): 66-0 [
摘要
] (
2212
) [
HTML
1KB] [
PDF
60KB] (
1147
)
科学随笔
67
追忆彭桓武先生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今日物理小组
2007年2月28日这一天,彭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回忆起两年前,彭老曾应“今日物理”之邀来到南开大学,为我们做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演讲,此情此景我们至今难忘。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彭老深切的追思。
2007 Vol. 19 (3): 67-0 [
摘要
] (
2217
) [
HTML
1KB] [
PDF
168KB] (
1275
)
68
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物理学的贡献
叶淑群
生命科学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在20世纪中,发展最迅速的两门自然科学:前50年是物理学、后50年是生命科学。在此过程中物理和生命科学两门学科互相促进,尤其是物理学技术和手段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2007 Vol. 19 (3): 68-0 [
摘要
] (
2349
) [
HTML
1KB] [
PDF
231KB] (
1274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