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1990年 2卷 05期 刊出日期 1990-10-18
论文
论文
1
我国应用光学事业的开拓者——龚祖同
赖春霞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龚祖同
1990 Vol. 2 (05): 1-2 [
摘要
] (
2030
) [
HTML
1KB] [
PDF
234KB] (
1194
)
3
原子核双β衰变和轻子数不守恒
吴慧芳
原子核双β衰变实质上是二个单β衰变同时发生的过程,是一个二级弱相互作用过程.原子核单β衰变的一个典型过程是中子衰变为质子,并放出电子和反中微子,即n→p+e
-
+(?)
e
。自从1914年查德威克测量β衰变的连续谱以来,β衰变的研究一直是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们知道,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就是吴健雄通过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而得到实验证实的.无独有偶的是原子核双β衰变的研究和自然界的另一重要守恒定律——轻子数守恒律是否破坏密切相关.
1990 Vol. 2 (05): 3-4 [
摘要
] (
3043
) [
HTML
1KB] [
PDF
223KB] (
1243
)
5
孤立子简介
颜家壬
早在1834年8月,26岁的英国科学家、造船工程师约翰·斯各脱·罗素在勘探连接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的运河河道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十分奇妙的自然现象.1844年,他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第14届会议报告》上发表了“论波动”一文,对这一现象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1834年秋,我观察过一条船被两匹马拉着沿狭窄的运河迅速前进.突然,船停了下来.
1990 Vol. 2 (05): 5-7 [
摘要
] (
2650
) [
HTML
1KB] [
PDF
483KB] (
1557
)
7
漫谈表面物理学
王迅
表面研究的重要性很早就为科学家所认识.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就提出了表面相的概念,并且奠定了表面热力学的基础.但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说的表面物理学则是从六十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这是由于超高真空技术的实用化和各种电子能谱技术的发明,人们便能够从原子的线度上来研究表面的性质以及在其上面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从而奠定了现代表面物理学的基础.
1990 Vol. 2 (05): 7-9 [
摘要
] (
2050
) [
HTML
1KB] [
PDF
328KB] (
1851
)
10
固体材料中的新成员——准晶体
刘维
众所周知,晶体具有2、3、4、6这四种旋转对称性.可是1984年秋,美国国家标准局的道·谢克曼等人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由特殊的急冷法制备的Al-Mn合金时,意外地观察到有五次对称性的清晰的电子衍射谱.由于这一发现“违背”了晶体学中最经典的基本定律,引起了许多晶体学家和凝聚态物理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各国科学家都争先用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这种新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很快就弄清了它的结构特征.这些研究表明了它既不是晶体,也不完全是非晶体,而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排列方式的材料.并给它以“准晶体”这一新概念.
1990 Vol. 2 (05): 10-11 [
摘要
] (
2075
) [
HTML
1KB] [
PDF
1254KB] (
1552
)
12
超导体产生的强磁场如何测量?
张钟华
一、超导体能产生强磁场自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超导现象以后,许多大科学家绞尽脑汁设法从理论上解开这一奇妙现象之谜.经过了漫长的努力,超导现象终于在1958年为三个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施莱弗联合提出的一项理论(即著名的BCS理论)所基本解释,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第二类超导体的制造工艺日益进步,超导技术已逐步取得了不少实际应用.数年前发现的高温超导现象,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了.
1990 Vol. 2 (05): 12-13 [
摘要
] (
2124
) [
HTML
1KB] [
PDF
210KB] (
1061
)
13
二维核磁共振——研究蛋白质溶液构象的一种新方法
林克椿
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时代,人们希望能应用分子结构及其变化的观点来说明生命的基本过程,包括遗传及其变异;药物、毒物对细胞的作用机理;免疫过程及其缺陷的分子过程;衰老、癌症以及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等.所有这些现象的研究都建立在对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的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当前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高科技的发展无疑也必须首先知道生物分子原来的结构和起主要作用的部位,然后才有可能加以修饰以满足实践需要.因此,分子结构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课题,而在分子结构的研究中,在它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上,近代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技术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990 Vol. 2 (05): 13-17 [
摘要
] (
2255
) [
HTML
1KB] [
PDF
440KB] (
1081
)
14
关于小行星的谈话
卞德培
1989年底之前,传闻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惹起许多人的恐慌.消息很快得到了澄清,原来是场以讹传讹的虚惊.
1990 Vol. 2 (05): 14-19 [
摘要
] (
2097
) [
HTML
1KB] [
PDF
294KB] (
1018
)
17
量子霍耳效应发现十周年
谷清
霍耳效应是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耳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导电的性质时发现的一种电磁效应.他在长方形导体薄片上通以电流,沿电流的垂直方向加磁场(如图1),发现在与电流和磁场两者垂直的两侧面产生了电位差.后来这个效应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研究.一百年过去了.1980年一种新的霍耳效应又被发现.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发现的量子霍耳效应.
1990 Vol. 2 (05): 17-20 [
摘要
] (
1998
) [
HTML
1KB] [
PDF
320KB] (
1172
)
19
浸润相变及其应用前景
宋岩,丁鄂江
浸润现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干净的玻璃上滴上一滴水,水珠会逐渐散开.我们就说:水浸润了玻璃.相反,如果在玻璃上滴上的是水银,水银则始终聚在一起,不会散开.我们就说:水银不能浸润玻璃.早在1805年,英国科学家T.Young就研究了这种现象.他根据水平方向的力学平衡,得到浸润现象与气体、固体、液体之间表面张力的关系式.物理学家对于浸润问题重新感兴趣,是因为1977年Cahn从理论上预言了从部分浸润到完全浸润状态是一种相变.1980年,Moldorer和Cahn用实验证实了浸润相变的存在.
1990 Vol. 2 (05): 19-23 [
摘要
] (
2356
) [
HTML
1KB] [
PDF
287KB] (
1003
)
21
以原子作砖块的建筑术——简介分子束外延技术
孙殿照
一、引言分子束外延技术(简称MBE)是制备超薄多层晶体膜的技术之一.它制做的薄膜厚度可以薄到单原子层或单分子层的厚度,这就意味着如同用砖砌墙一样,可以用各种分子或原子“垒”出新的晶体材料,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性质,有人称其为“能带工程”,还有人比拟为生物学中的遗传工程、MBE技术已在半导体材料,器件和物理几方面都引起了巨大变化,取得很多重要成果,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
1990 Vol. 2 (05): 21-23 [
摘要
] (
2239
) [
HTML
1KB] [
PDF
320KB] (
925
)
24
飞船加速的同时人体进行旋转可增加耐力
王磊
青少年是富于幻想的,因而常常被人称之为“异想天开”.但正是这种幻想,这种异想天开,曾诱惑他们中的许多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登攀科学的顶峰,摘取科学的桂冠…….也许今天,他们的想法是那么幼稚,那么肤浅,甚至有些荒唐.但通向明天的成功之路,却从这里辟开、延伸和发展!为了激励我国青少年勇于探索、敢于拼搏的精神,本刊新辟《异想天地》栏目,希望得到您的喜欢与支持.
1990 Vol. 2 (05): 24-26 [
摘要
] (
2014
) [
HTML
1KB] [
PDF
117KB] (
959
)
26
今日中国物理
一、BEPC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得新进展BEPC同步辐射实验室4B9A超高真空聚焦同步辐射光束线于今年三月调出单色的聚焦同步X光后,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进行了国内首次碘乙烷L壳层气相吸收光谱实验,并用Xe的L壳层吸收谱对光束线进行能量标定.在采用Si(111)时,已达到2—3×10
-4
以上的高能量分辨率,能清晰地分辨Ti的近边结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4W1B束线于四月调出稳定的单色X光,与4W1A束线同时运行,扭摆器窗口的两条光束线已初步建成.同时,4B9A引出专用模式下的单色X光.4B9B超高真空聚焦软X—真空紫外高能量分辨光束线在距光源25米的实验站首次调试出光,比原计划提前了26天.
1990 Vol. 2 (05): 26-27 [
摘要
] (
1922
) [
HTML
1KB] [
PDF
137KB] (
1050
)
28
今日国外物理
郑锡荣
一、美国科学家提出温室效应新观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数学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采用多窗口时间序列方法,对过去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全球温度相互关系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地球平均温度尽管出现升高的现象,但还没有充分理由推断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
1990 Vol. 2 (05): 28-28 [
摘要
] (
1914
) [
HTML
1KB] [
PDF
130KB] (
956
)
29
国外物理科普杂志精文提要
秦宝
COBE卫星就是宇宙背景探险者卫星(Comic Ba-ckground Explorer),它是1989年11月发射的.它取得了靠近银河北极处的9分钟观测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拟合,得到的温度是2.735±0.06K,这一结果与准确的黑体辐射谱无异.但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报告说,在波长小于1毫米的宇宙微波背景频谱中有大量正超,这一直令宇宙学家们感到困惑不解.今年1月,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在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发表了COBE的第一个频谱结果.
1990 Vol. 2 (05): 29-29 [
摘要
] (
2239
) [
HTML
1KB] [
PDF
128KB] (
994
)
30
中学物理中的时间对称性
姜水根
时间在动力学中不过是作为一个“几何参数”出现,达朗贝尔早已注意到这个特点.拉格朗日走得更远,他甚至把动力学叫作“四维几何”,这比爱因斯坦和闵可夫斯基的工作早了一百多年.
1990 Vol. 2 (05): 30-31 [
摘要
] (
2022
) [
HTML
1KB] [
PDF
255KB] (
1393
)
31
黑洞
吴锋
自从宇宙原初火球发生大爆作以来,两百亿年过去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就是时空的拓扑结构.在我们的时空拓扑的框架之内,大质量星体演化的最终产物之一,就是黑洞的形成.现代广义相对论理论预言,黑洞将大量地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之中.所以,我们说黑洞不仅是天体物理学家的研究对象,而且是一些科幻小说家的热门话题.
1990 Vol. 2 (05): 31-31 [
摘要
] (
1975
) [
HTML
1KB] [
PDF
164KB] (
1009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