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1990年 2卷 04期 刊出日期 1990-08-18

论文
论文
2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
张家,唐廷友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部委员马大猷教授七十五岁和从事科学与教育工作五十四周年。我们特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马大猷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潮阳。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去美国,先后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当研究生。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成(?)最年轻的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电机系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195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务长。1956年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同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着手组织中国的声学研究工作。
1990 Vol. 2 (04): 2-2 [摘要] ( 2271 ) [HTML 1KB] [PDF 2226KB] ( 1364 )
2 发展中的K介子工厂
宁平治,闵德芬
一座工厂,总要有它的产品,“K介子工厂”的产品就是K介子束流,并用这束流与各种靶粒子或靶核相碰撞来完成预定的物理实验.通常,能够按照所需要的能量和流强提供介子束流的装置加上其他配套设备(如靶室、探测器等)一起就叫作“介子工厂”.早在70年代就诞生了π分子工厂,并使π核物理学的研究蓬勃开展起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大型核物理实验中心又相继提出了建立K介子工厂的计划,以便深入地进行K核物理学的研究.
1990 Vol. 2 (04): 2-2 [摘要] ( 1988 ) [HTML 1KB] [PDF 421KB] ( 996 )
5 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
葛庭燧
“内耗”这二个字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在物理上它的科学涵义是什么,却鲜为人知.让我们先说一说什么叫“内耗”和为什么要进行内耗研究.;物体作机械振动时,即使这物体与外界完全隔绝,它的振动也会渐渐停止,这种由于内部原因而使物体的振动能量逐渐耗散的现象称为内耗.对于高频振动,这种能量耗散也称为超声衰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内耗现象.钟声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这铸钟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内耗是很低的.
1990 Vol. 2 (04): 5-5 [摘要] ( 2259 ) [HTML 1KB] [PDF 340KB] ( 974 )
6 原子核与混沌问题
吴锡真,卓益忠
引言四十年前,在讨论量子论的物理解释时,爱因斯坦在给马克斯玻恩的信中说:“上帝不掷骰子”,表明他反对量子理论的几率解释,主张寻找经典力学的更直接的对应物.这种对应物应是确定性理论,没有任何几率不确定性.现在问题清楚了,量子论的几率解释已得到普遍承认.与此同时,对经典力学体系中的混沌现象进行了愈来愈多的研究,然而与此相应的量子混沌问题却研究的很少.量子混沌和经典混沌是否有和量子力量与经典力量相似的关系呢?这是当今人们极感兴趣的问题.
1990 Vol. 2 (04): 6-7 [摘要] ( 2158 ) [HTML 1KB] [PDF 308KB] ( 1027 )
9 为什么要建造各种各样的加速器
郁忠强
从《高能物理》和《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上我们已经熟悉了许多高能加速器的名字.譬如说,固定靶质子加速器AGS、SPS、TEVATRON;质子-反质子对撞机S(?)PS;正负电子对撞机SPEAR、DORIS、CESPPEP、PETRA、TRISTAN,最近我国建成了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西欧CERN建成了能量更高的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为什么世界上要建立如此多的种类不同的高能加速器?世界上已经有了能量高的加速器为什么又还在建造能量低的加速器?等等.一般说来,不同类型和不同能量的高能加速器服务于不同目的的粒子物理实验.根据物理实验的物理目标,选用不同的加速器作实验,选用固定靶加速器或者对撞机;选择质子加速器或者电子加速器;选择能量低的或者能量高的,等等.
1990 Vol. 2 (04): 9-10 [摘要] ( 3004 ) [HTML 1KB] [PDF 231KB] ( 1033 )
11 著名物理学家谈超弦(五)
丁亦兵
理查德·费因曼去世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一位奠基人.由于他关于量子电动力学的开创性工作,曾荣获诺贝尔奖.作为现代基础物理学界的一位元老,他对于超弦理论的批评特别中肯.1988年他因病与世长辞.问:几年前斯替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说过,理论物理学的末日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了.
1990 Vol. 2 (04): 11-12 [摘要] ( 2183 ) [HTML 1KB] [PDF 239KB] ( 1311 )
14 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者之一——沃尔夫冈·保罗
G.Werth,董太乾
沃尔夫冈·保罗生于1913年.他于1939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院Kopferman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一段时间内从事原子核磁矩的测量工作。他设计了一种新的原子束仪并用它研究了铍和其它元素的超精细结构、斯塔克效应、振子强度等参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个时期.以后他在哥丁根大学用传统的磁质谱仪从事质谱和同位素分析的工作.1947年在他主持下建成了一台6MeV的电子回旋加速器,并用它开始了一系列有关核物理的实验,如氘核的光裂变,核的电子散射等实验.同时他继续了他有关原子束的实验.
1990 Vol. 2 (04): 14-14 [摘要] ( 2452 ) [HTML 1KB] [PDF 239KB] ( 1332 )
15 高空科学气球
刘斌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科学研究日益成为当代科学活动中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前沿领域。从卫星的发射成功到载人航天飞行,从阿波罗登月到轨道空间站的建立,从航天飞机往返大气层到实现人类太空行走,在短短二三十年中空间技术的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空间科学研究,不仅作为空间技术发展的受益者,而且作为空间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其发展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各种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兴科学不断问世,如:空间物理、空间天文学、空间化学和地质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学、空间遥感学以及它们重多的分支学科及交叉领域.
1990 Vol. 2 (04): 15-16 [摘要] ( 2307 ) [HTML 1KB] [PDF 236KB] ( 1163 )
17 国外物理科普杂志精文提要
泰宝
1990年《Physics Today》(今日物理)U.弗里希.S.奥斯萨格《湍流:理论和实验的难题》1月号高雷诺数流体随处可见,人们已从现象上了解了这类流体的许多特性,但是要想建立一套描述这些流体的详细特性的系统理论,则需要做许多新奇的实验。
1990 Vol. 2 (04): 17-18 [摘要] ( 2366 ) [HTML 1KB] [PDF 228KB] ( 1114 )
19 空间晶体生长
葛培文
无论在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地球上的物体,包括我们人类,一直在一个G0决定的重力下存在着、发展着。人们似乎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要想摆脱重力影响倒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一些科学工作者从高处跌落的瞬间“失重”现象中受到了启迪,开始思考如何在材料制备中利用近地空间的特殊环境,探索晶体生长研究的新途径.
1990 Vol. 2 (04): 19-20 [摘要] ( 1899 ) [HTML 1KB] [PDF 222KB] ( 1132 )
20 近代薄膜物理研究
杨沛然
由于薄膜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特性和实际应用,它已成为近代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广义地讲,薄膜应包括汽态薄膜、液态薄膜和固态薄膜三大类.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简略地介绍固体薄膜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薄膜与大块材料的差异及其物理特性薄膜与大块材料相比有某些特有的性能,正是这种特殊性能,使它在技术上得到重要应用.
1990 Vol. 2 (04): 20-21 [摘要] ( 2119 ) [HTML 1KB] [PDF 219KB] ( 974 )
22 γ激光——未来新一代的激光器
李士
激光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的诞生使人们深化了对于光的认识,并使光学同其它技术学科发生了联系,开拓了光学应用极其广阔的前景.历史的回顾早在五十年代初期美国物理学家汤斯(C.Tcw-nes)构思了利用二能态分子制造激光器的想法,拟出了设计方案,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辐射实验室的报告会上作了介绍,但没能引起反响.直到1954年第一台微波激射器研制成功后,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90 Vol. 2 (04): 22-23 [摘要] ( 2006 ) [HTML 1KB] [PDF 240KB] ( 1042 )
24 我国超导研究出现新突破
任洪涛,肖玲,贺庆
今年初,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采用熔融织构生长法(MTG)成功制备出高临界电流密度的钇钡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经过中科院物理所连续四次复测,临界电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23800安培(77K,2特斯拉)。这样高电流密度的高温超导体至今未见国际上有报道.该测试采用直流持续电流四引线法进行,失超判据为每厘米1微伏,磁场方向垂直于测试电流方向.当外磁场增加到7特斯拉时,临界电流密度仍能达到每平方厘米8600安培.
1990 Vol. 2 (04): 24-25 [摘要] ( 1982 ) [HTML 1KB] [PDF 140KB] ( 1091 )
25 使您成为物理学家的原因是什么?——三十四名物理学家的回答
本刊编辑部
翻开《现代物理知识》杂志,那许许多多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物理领域的科学家大名映入你的眼帘:吴有训、严济慈、王淦昌、钱三强、赵忠尧、张文裕、何泽慧、黄昆、谢希德、林兰英、王承书、朱洪元、谢家麟…….人们也许要问:他们是怎样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去年的金秋时节,正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拉姆齐、德默尔特和保罗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时侯,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四位专家、教授研究员关于《使您成为物理学家的原因是什么?》的答卷.从这些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的答案中,我们找到了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中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990 Vol. 2 (04): 25-25 [摘要] ( 1864 ) [HTML 1KB] [PDF 351KB] ( 1086 )
26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介绍
汪勇先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8月,是我国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四个核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所之一.研究领域主要为理论核物理实验核物理和核科学技术及其在材料、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放射性药物、标记化合物、辐射工艺和辐射研究),核电子仪器和同位素仪表,核能源和核电站堆的试验及各类加速器技术等.本所目前有职工1200名,其中科技人员760名(高级科技人员180名,中级科技人员400余名);科学仪器设备有1.44m等时性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1.5MeV电子静电加速器、4MV质子静电加速器、200kV电子发生器,钴-60辐射源、零功率反应堆和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和其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160台件.三十年来已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0多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200多项.获国家级奖8项,院、市级奖93项.
1990 Vol. 2 (04): 26-28 [摘要] ( 2523 ) [HTML 1KB] [PDF 243KB] ( 1282 )
28 今日中国物理
本刊编辑部
根据我国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建议,从本期起新辟《今日中国物理》栏目,报道国内主要物理研究单位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信息,以便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物理学科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本刊热忱希望有关单位给予合作,及时提供科研简报、通讯、动态及有关文章,以便共同办好这一新栏目.
1990 Vol. 2 (04): 28-29 [摘要] ( 1793 ) [HTML 1KB] [PDF 119KB] ( 967 )
30 今日国外物理
酝酿已久的《今日国外物理》新栏目,从本期起同大家见面了.本栏宗旨在于简要介绍国外著名物理实验室发展概况,各国物理研究最新成果,现代物理科学的某些进展,以便丰富读者的物理知识,扩大读者的视野.我们期待大家共同办好这一栏目,使它成为您观察世界科研动态的窗口.
1990 Vol. 2 (04): 30-30 [摘要] ( 1775 ) [HTML 1KB] [PDF 127KB] ( 951 )
31 早期的高空气球
陆柱国
1783年11月21日,在巴黎实施了热气球的首次正式飞行,25分钟共飞行5.5英里。
1990 Vol. 2 (04): 31-31 [摘要] ( 1724 ) [HTML 1KB] [PDF 875KB] ( 1200 )
33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1990 Vol. 2 (04): 33-33 [摘要] ( 1952 ) [HTML 1KB] [PDF 833KB] ( 1072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