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1990年 2卷 02期 刊出日期 1990-04-18

论文
论文
1 双星γ脉冲星的发现
李惕碚,吴枚
1989年金色的秋天,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成果报告会上,研究员李惕碚、副研究员吴枚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介绍了双星γ脉冲星的发现,受到与会科学家的关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朱洪元、郑林生到会并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我们特邀请他们为读者介绍这项为高能天体研究打开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成果.
1990 Vol. 2 (02): 1-2 [摘要] ( 2146 ) [HTML 1KB] [PDF 1077KB] ( 1112 )
2 细胞动力学与癌
宋平根
动力学的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熟悉的物理学中动力学部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就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然而,生物学领域中的动力学似乎尚不为人们熟知,实际上,生物过程的机制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动力学原理.
1990 Vol. 2 (02): 2-2 [摘要] ( 2189 ) [HTML 1KB] [PDF 452KB] ( 1038 )
2 中国著名女物理学家
高玉兰,何春满
正值一九九O年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您介绍几位中国的著名女物理学家:王承书、何泽慧、林兰英、谢希德(照片从左至右,按姓氏笔划排列)并向全体从事物理学工作的女同胞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1990 Vol. 2 (02): 2-2 [摘要] ( 7092 ) [HTML 1KB] [PDF 1037KB] ( 1166 )
5 九十年代是宇宙学的黄金时代
李顺祺,李新洲
暂时我们还只有一些不完备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宇宙在所有非极端情形下的行为.现在看来这些规律都只是某个有待我们发现的统一理论的一部分.我们正在不断地取得进展,可能到本世纪末我们就能找到这个理论.
1990 Vol. 2 (02): 5-7 [摘要] ( 2244 ) [HTML 1KB] [PDF 459KB] ( 1191 )
7 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简介
陈天
在陈省身教授、杨振宁教授提议下,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于1986年6月筹建,由何国柱教授任代室主任,杨振宁教授担任数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负责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拟定由十二位科学院研究所及一些高等院校有关专家组成组织委员会,负责安排研究室对外开放与学术活动.杨振宁教授亲自提出研究室初期的研究方向为“可积动力系统与一维、两维凝聚态模型”.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开展工作.
1990 Vol. 2 (02): 7-7 [摘要] ( 2299 ) [HTML 1KB] [PDF 501KB] ( 1362 )
8 高能e+e-物理成就与展望
顾以藩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以后。高能e+c-物理成为我国高能物理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高能e+c-物理是高能正负电子碰撞物理的简单称法;顾名思义,它研究高能正电子和负电子碰撞产生的物理现象.这个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研究领域其实已经有了至少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在当代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出现和取得的成就都是同高能粒子加速器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
1990 Vol. 2 (02): 8-11 [摘要] ( 2088 ) [HTML 1KB] [PDF 546KB] ( 1298 )
12 无序世界与物理学
李沅柏
我们的物质世界,到处是有序和无序世界.然而,稍细观察不难发现周围世界的无序性是更普遍而有序性只不过是局部的或特殊的.人们对这一无序性的研究历史悠久,但遇到的困难很大,直到本世纪50年代还看不出多大进展.自从量子力学发展以来.物理学工作者就开始对有序的晶体材料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它的物理学基础.但对无规则的无序系统的研究直到1958年安德逊(Anderson)发表他的一篇著名论文开始到1968年才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很快就成了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1990 Vol. 2 (02): 12-15 [摘要] ( 2224 ) [HTML 1KB] [PDF 567KB] ( 1205 )
15 著名物理学家谈超弦
丁亦兵
米歇尔·格林(Michael Green)是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学院物理系教授.做为现代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通过他与施瓦兹合作所完成的工作,把这一课题推进到了物理学的前沿.问:请问您是怎样开始卷入弦理论的,当时您正在做什么呢?答:弦理论有着非常奇妙的历史,因为它是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今天人们对其普遍感兴趣的物理领域中创始的.六十年代末,继意大利的G·维内吉阿诺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很多物理学家对于用弦描写象质子和中子那样的强相互作用粒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正在做博士论文,这些有趣的新思想立即把我吸引过去.
1990 Vol. 2 (02): 15-17 [摘要] ( 2223 ) [HTML 1KB] [PDF 442KB] ( 1117 )
18 未来的大望远镜
卞德培
1610年1月,伽利略将其简陋的望远镜转向天空,在不长的时间里,作了一系列惊人的天文发现:月球的山脉,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盈亏现象,以及构成银河的无数恒星…….伽利略望远镜的口径只有4厘米,而1897年建成、迄今仍为世界最大的折射望远镜,口径达101.6厘米.为什么不建造更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呢?技术上有很多困难,如好几百公斤重的大口径透镜,将会在其自身重量的影响下发生形变等.另外,大口径透镜固然可以让更多的星光通过,但随着透镜口径的增大,其厚度也相应加大,星光将更多地被吸收,结果是有点得不偿失。
1990 Vol. 2 (02): 18-20 [摘要] ( 1981 ) [HTML 1KB] [PDF 444KB] ( 1090 )
20 物理上一个新的发现——宇宙由三代基本组份构成
黄厚昌
最近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SLC和西欧联合核子中心LEP相继宣布他们的实验结果,都表明宇宙中有三种中微子,即电子型中微子、μ型中微子和τ型中微子.这一结果已在粒子物理学界引起震动.以至于有人认为这一发现可望获得诺贝尔奖金.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从基本粒子的家族说起.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成份的认识有很大的变化,从质子、中子、电子为主体的基本粒子简单家族,陆续发展为有数百种粒子庞大的基本粒子家族.六十年代初的实验事实揭示了众多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并有其内部结构.所以人们已不再使用基本粒子这一名词,而统称为粒子.故通常将高能物理学又称为粒子物理学.
1990 Vol. 2 (02): 20-20 [摘要] ( 2543 ) [HTML 1KB] [PDF 150KB] ( 996 )
21 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应用研究装置建成
王书鸿
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应用研究装置,包括35兆电子伏质子直线加速器、快中子治癌研究装置、医用短寿命同位素制备装置和正电子断层照象(PET)试验装置.这些装置的建成,是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由全国上百个厂家、研究所大力协作、奋战攻关的结果.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台质子直线加速器,也是我国目前最高能量的质子加速器.这台大型科研装置,综合了许多门类的尖端技术,如超高频无线电、高电压、高真空、精密机械、高精度的光测和电磁测量、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
1990 Vol. 2 (02): 21-21 [摘要] ( 2378 ) [HTML 1KB] [PDF 263KB] ( 1419 )
22 光速
张志三
光的传播速度在物理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原子世界中的一切事件都同光速有关.因此,有关光速的知识对于我们近代文明显得特别重要.过去几百年来,已有很多人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在真空中或在各种透明介质中对光的传播速度作了测量.在测量光速中,需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光速,一种是相速或称波速,一种是群速或称信号速.现对它们分别作一简述.
1990 Vol. 2 (02): 22-23 [摘要] ( 2021 ) [HTML 1KB] [PDF 358KB] ( 1089 )
24 冷核聚变——是荒诞的幻觉,还是神奇的现实
苏宗涤,程国钧
1989年3月23日,一条爆炸性的特大新闻震动了全世界,这就是英国的费莱希曼和美国的庞斯(以下简写为F-P)宣称:他们已在简单的重水电解装置中实现了冷核聚变!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就安装了许许多多重水电解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迄今为止,从所得结果来看,要完全否定或证实他们的冷核聚变实验,似乎还为时过早.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F-P在恰当的时刻提出了一个恰当的问题,起了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实验,在全球科学界引起如此强烈的震动呢?现在让我们在一个更大的时空框架下来考察F-P的冷核聚变实验,对人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1990 Vol. 2 (02): 24-26 [摘要] ( 3219 ) [HTML 1KB] [PDF 439KB] ( 1063 )
26 寄语未来的物理学家
本刊编辑部
去年的九月,正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季节.国内许多物理学家、教授、研究员欣然应邀,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使您成为物理学家的原因是什么?”从寄回的解答表中,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对未来物理学家的深情、厚望,字里行间浸透着他们登攀科学高峰的艰辛、悲欢,也表露他们对所选定的物理事业和为之奋斗的目标的执着追求.篇篇答卷,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她将激励成千上万在科学道路上不辞辛苦的后来者,现在的、未来的物理学家们!
1990 Vol. 2 (02): 26-27 [摘要] ( 1885 ) [HTML 1KB] [PDF 320KB] ( 1025 )
28 光敏药物与激光治癌
奇云
“癌魔”作乱于人世已有它漫长的历史,近年似乎更为猖獗.世界许多国家曾大量耗资与“癌魔”宣战,其结果如何?大量事实证明进展甚微,“癌魔”的幽灵依然在世界各地游荡.然而,光敏药物与激光的出阵,为人们战胜“癌魔”提供了新的希望.
1990 Vol. 2 (02): 28-29 [摘要] ( 1929 ) [HTML 1KB] [PDF 478KB] ( 1068 )
30 核磁共振医学成象
陈百万
长期以来,核磁共振现象主要用于化学分析中.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在医学上可用药物分析和生化分析.1958年,开始有人用NMR原理进行活体血流量测定.197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R.Damdian提出NMR用于医学诊断的可能性及其意义,化学家P.C.Lauterbut于1972年进一步指出NMR信号完全可以重建图象.同年,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或称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正式宣告问世,这使医学诊断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简称为CT.核磁共振医学成像也采用先进的CT技术,称为核磁共振计算机体层摄影(NMR—CT).但它与X—CT在获取信息的原理方面全然不同,在图像重建方面有所相似,只不过NMR—CT比X—CT要复杂得多.
1990 Vol. 2 (02): 30-30 [摘要] ( 2244 ) [HTML 1KB] [PDF 240KB] ( 1690 )
31 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一试试卷
谭树杰
1.1988年10月,我国基本建成了对撞机,在此机中发生对撞的粒子是.2.提出原子的核武形构的、发现中子的、发现电子的、指出弱想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在实验证实的物理学家是.3.一个焦距为f的会聚透镜,在其左侧的主光轴上离透镜2f处有一小光源,在右侧屏上观察到此光源清晰的像,现在光源与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而在光路中插入一厚度为d(d<f)的玻璃平板(平板与光轴垂直),若还要在屏上得到光源清晰的像,则当玻璃板放在光源与透镜之间时,屏应向动;当玻璃板放在透镜与屏之间时,屏应向动.
1990 Vol. 2 (02): 31-31 [摘要] ( 2034 ) [HTML 1KB] [PDF 331KB] ( 1037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