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1989年 1卷 06期 刊出日期 1989-12-18
论文
论文
1
一位受人爱戴的长者——张文裕教授
汪雪瑛,霍安祥
1989年7月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以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为首的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宣告这项科研工程正式建成.自从去年10月以来,正负电子对撞成功,对撞机亮度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水平,北京谱仪通过宇宙线测试,谱仪顺利进入对撞点,测得了Bhabha事例,成功地测得J/(?)事例,同步辐射光束线建成出光,等等,喜讯一个接着一个,激励着人们的心弦.这些成功的喜讯,凝结着建造者们多少个奋战的日日夜夜,凝聚着这个英雄群体的辛勤劳动.人们在欢庆胜利的时刻,都不由得想起我们的第一任所长——张文裕教授.
1989 Vol. 1 (06): 1-3 [
摘要
] (
2383
) [
HTML
1KB] [
PDF
431KB] (
1142
)
3
著名物理学家谈超弦
丁亦兵
爱德华·威特恩(Edward Witten)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他对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特别是量子色动力学和高维理论,做过很多重要贡献,后来转而研究超弦.他是超弦理论最直言不讳的鼓吹者.问:超弦理论所讨论的最本质问题是什么?答:二十世纪物理学有二大柱石.第一个是广义相对论,即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第二个是量子力学,它是关于微观领域一切现象的理论,也就是说,是关于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的理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问题是这两大柱石互不相容.如果你企图把引力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是从数学观点来看毫无意义的东西.
1989 Vol. 1 (06): 3-5 [
摘要
] (
2133
) [
HTML
1KB] [
PDF
713KB] (
1835
)
5
铀氢锆脉冲反应堆
李映发
1989年4月6日,我国核工业第一研究设计院,在铀氢锆脉冲反应堆零功率装置上,成功地实现了首次临界.标志我国在研制开发这一新型反应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什么是脉冲反应堆脉冲反应堆,是一种具有稳态和脉冲运行特殊功能的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中子使原子核发生链式反应,并伴随放出大量粒子和巨大能量的可控核反应器.
1989 Vol. 1 (06): 5-7 [
摘要
] (
2797
) [
HTML
1KB] [
PDF
453KB] (
1364
)
8
超核
厉光烈,钟嵖生
1952年,波兰物理学家达尼茨和普尼夫斯基从暴露在宇宙线中的核乳胶里发现了第一个(?)超核(见图(?)).从图一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一个高能质子击碎了核乳胶里一个银原子,其中一块碎片经过慢化,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发射一个带电π介子和一个质子而衰变.
1989 Vol. 1 (06): 8-10 [
摘要
] (
2052
) [
HTML
1KB] [
PDF
555KB] (
1691
)
11
空间材料科学的前沿学科——微重力晶体生长
陈万春
一、微重力晶体生长环境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地球,从外层空间索取他们赖以生存的部分或全部资源.作为人类走向外层空间的第一步,当然是利用近地空间资源.而微重力资源则是首先受到重视和研究的近地空间资源之一。人们对空间晶体生长的研究,经历了从零重力到微重力的认识阶段.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材料科学家们认为天空实验室内的晶体生长过程应是零重力场下的固-液界面反应过程,但一系列空间晶体生长实验表明:由于实验系统运动状态的不稳定,空间晶体生长环境仍然存在重力(g).
1989 Vol. 1 (06): 11-13 [
摘要
] (
2451
) [
HTML
1KB] [
PDF
1201KB] (
1238
)
13
粒子音响效应
王连璧
宏观物体的相互撞击会发出响声.从陨星撞击地球时的轰鸣,到雪花落地时的沙沙作响;从子弹掠空时的呼啸,到石子击水时的叮咚有声,……这是人们都熟悉的现象.微观粒子撞击固体、液体和气体时能否发出响声呢?粒子音响效应的研究正是要探索这一问题。所谓粒子音响效应,就是具有动能的粒子与物质发生作用而产生音响的现象.这里所说的粒子,包括光子、电子、质子、μ子和离子、分子以及粒子团等等.这里所说的音响,包括正常人的耳朵能够听得至的声音和一般人的耳朵听不到的超声与次声.无论通常的声音还是超声与次声,其实质都是物质发生的一定频率的振动.
1989 Vol. 1 (06): 13-13 [
摘要
] (
2036
) [
HTML
1KB] [
PDF
156KB] (
1174
)
14
“PE”作证!——谈生命系统的超微弱光子辐射
奇云
萤火虫发光是一种常见的生命现象.其实,能发光的生物远不止萤火虫一种.大千世界,天空飞的昆虫,地上爬的软体动物,水里游的鱼、虾,以及栖息于海洋之中的种类繁多的菌类……它们之中,能发光者不胜枚举!人体会发光吗?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科学家们曾用特殊的仪器、技术,对人体和动、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测量,结果发现,只要是活人或活的动植物,乃至一切活性细胞,他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发出肉眼看不见的超微弱冷光来.
1989 Vol. 1 (06): 14-15 [
摘要
] (
2206
) [
HTML
1KB] [
PDF
298KB] (
1035
)
15
超导强磁场
曹效文
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意味着是不消耗电能的.当超导体刚被发现时,科学家自然就想到了这一特性的应用——主要是强磁场及磁场技术有关的能源技术的应用.所谓强磁场,是相对电磁铁的能产生的磁场强度而言的。其值受到铁芯磁饱和强度(约20k奥斯特)的限制,通常只能产生20k奥斯特左右的磁场.
1989 Vol. 1 (06): 15-16 [
摘要
] (
2781
) [
HTML
1KB] [
PDF
301KB] (
1133
)
16
半导体超晶格
程文芹
半导体、大家都很熟悉了,而半导体超晶格则是个新生事物,要对它做个简单介绍还得从半导体的导电性说起.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对于孤立的原子(即当原子间的距离很大,原于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时),其电子的能量只能取一些分立的值,即量子化的能级.当原子间的距离减小形成晶格时,最外层电子,即决定元素化合价的价电子,已经不再只属于某一个原子,而为整个晶体所共有,其原来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1989 Vol. 1 (06): 16-18 [
摘要
] (
4219
) [
HTML
1KB] [
PDF
313KB] (
1176
)
17
真空技术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郭奕玲,沈慧君
真空是指没有空气或只有极少空气的空间.真空状态的获得和低气压的测量构成了一门特殊的技术叫真空技术.这门技术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电灯泡在生产过程中必需抽成真空,如果漏气,灯丝就会烧毁;保温瓶的夹层必需抽空,否则就会失去保温性能;原子物理和分子物理实验装置更离不开真空设备,如果不抽真空,就无法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可以说,现代物理学离不开真空技术.为了说明真空技术与物理学发展的关系,让我们先来重温三百年来真空领域的探索历程。
1989 Vol. 1 (06): 17-21 [
摘要
] (
2145
) [
HTML
1KB] [
PDF
1176KB] (
1332
)
19
邮票上的科学家
王渭
邮票世界,犹如浩瀚宇宙,群星璀灿,气象万千.这里介绍的是几位在科学上有所建树的物理学家,尽管他们远离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与事业是永存的.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去回顾他们的辛勤劳动与光辉业绩吧!苹果落地的启示一六八七年七月,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了.这部长达三卷五百多页的不朽名著,是牛顿日以继夜、历时三年写成的.它总结了牛顿前半生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1989 Vol. 1 (06): 19-23 [
摘要
] (
1978
) [
HTML
1KB] [
PDF
1200KB] (
1268
)
22
热核反应与室温下的核聚变
王德云
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爆炸标志着轻核聚变的成功,这一聚变是在上千万度的高温下完成的,因此,轻核聚变过程又称为热核反应.这一声巨响,为人类探寻新能源开拓了美好的前景.氢弹爆炸是一种不可控的热核反应,人类为了和平利用聚变反应能就需要实现可控热核反应.从第一颗氢弹爆炸到现在的几十年间,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这是当今物理学领域中最重大课题之一.实现可控热核反应,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
1989 Vol. 1 (06): 22-24 [
摘要
] (
2733
) [
HTML
1KB] [
PDF
244KB] (
1834
)
25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介绍
冯孙齐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Beijing Institute ofModern Physics,简称BIMP)是由李政道教授倡议,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成立.国家教委聘请李政道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兼“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陈佳洱教授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设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国内科学研究的横向联合,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使“中心”逐步成为培养现代物理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开放型教学和科研基地.“中心”主要活动方式是,按精选的题目,组织国内精干的学术队伍,与国外著名学者一起,就现代物理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组织力量突破.
1989 Vol. 1 (06): 25-26 [
摘要
] (
3048
) [
HTML
1KB] [
PDF
236KB] (
1152
)
26
关于“磁场空间分布的新概念”一文的说明
张光华
《现代物理知识》一九八九年第三期发表了“磁场空间分布的新概念”一文后,收到了一些学者来信,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就有些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说明.至今为止,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是把一个条形磁铁和地球外部的磁场看作是沿一个方向分布的,磁能量从S极流向N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具有同一倾向.现有的测量和实验记录到的资料表明,这个概念有误.美国国家空间管理部门对地球外磁场空间分布的测量记录,发现地球象一块条形磁块,具有磁性赤道(磁场等于零),分开两个不同的磁能区(正能区和负能区——正能指发射能量,负能指吸收能量),磁能从S极离开,进入地球表面,然后逐步改变它的方向.
1989 Vol. 1 (06): 26-26 [
摘要
] (
2281
) [
HTML
1KB] [
PDF
121KB] (
1267
)
27
相干成象激光雷达
南京达
一、微波雷达到激光雷达微波雷达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雷达技术之一,往往也称其为电雷达或常规雷达.微波雷达是人们相当熟悉的,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国民经济以及航空、航天等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里.但是,微波雷达往往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速度、距离以及空间分辨率,特别是在距目标很近时(如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微波雷达往往进入盲区,完成不了某些要求,即所谓的“失灵”.即便是在常规时,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对同一目标的信息量获得的少,影响雷达系统的灵敏度.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激光器的研制获得成功.于是以激光器为辐射源的激光雷达的研究,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
1989 Vol. 1 (06): 27-28 [
摘要
] (
2292
) [
HTML
1KB] [
PDF
232KB] (
1148
)
29
《现代物理知识》1989年总目录
第l期您好I亲爱的读音……………*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i)物理学与高技长…………………………………熊家炯(2)直他天体物理前沿鸟瞰r上)……………………方励之(5)当代的光物理学与原j:分f物理’、兰……………叶佩弦(9)微观世界的研究——谈高能物理的现状………叶铭汉(11)字宙线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霍安祥(14)警离子体家族……………一……………………杜钧福(16)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纪念裂变现象发现五十周年……………侯明东(18)醴在天上、地下和人间…………………………李国栋(z0)他生活在物理学中………………………………谢诒成(22)、原子核壳模型发现前后…………………
1989 Vol. 1 (06): 29-30 [
摘要
] (
1838
) [
HTML
1KB] [
PDF
1032KB] (
1340
)
30
ZL-A型电脑种瘤特性分析仪
一种新型的医疗检测仪器——ZL-A型电脑肿瘤特性分析仪,已由北京博达技术研究所(北京海滨区北三环西路15号,电话:280171-69)研制成功.
1989 Vol. 1 (06): 30-30 [
摘要
] (
1720
) [
HTML
1KB] [
PDF
906KB] (
1239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