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1989年 1卷 02期 刊出日期 1989-04-18
论文
论文
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高能物理
叶铭汉
1988年10月24日上牛,阳光明媚,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内,繁花似锦,一派节日气象.取得首次对撞成功的广大科技人员迎来了邓小平、赵紫阳、杨尚昆、李鹏等国家领导人.四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邓小平同志亲临破土,开始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在全国几百家工厂、研究所、高等院校上万名科技人员、工人、干部的通力合作下,经过四年的日夜奋战,终于取得了对撞成功.
1989 Vol. 1 (02): 1-3 [
摘要
] (
2296
) [
HTML
1KB] [
PDF
417KB] (
1103
)
6
三分裂变的发现
郭奕玲,沈慧君
在核物理学中,三分裂变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引人注意的课题,因为它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核裂变的机理.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这项研究的进展.早年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9 Vol. 1 (02): 6-7 [
摘要
] (
2567
) [
HTML
1KB] [
PDF
326KB] (
1133
)
8
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体
管惟炎
1986年以来,瑞士、美国、日本及中国的科学家相继发现了高温氧化物超导体.这些发现在国际科学界激起巨大反响,给寻找可在液氮温区(即77K以上)工作的超导体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热冲击.从1911年到1986年的75年间,人们发现了数以千计的超导元素、合金和化合物.但它们的超导临界温度都较低,最高的只有23.2K(Nb
3
Ge,1973年发现.必须使用技术复杂、代价昂贵的液态氮作冷却剂.超导体的电磁特性所带来极其诱人的优越性被低温技术带来的麻烦大大抵消.
1989 Vol. 1 (02): 8-11 [
摘要
] (
2421
) [
HTML
1KB] [
PDF
518KB] (
1301
)
10
高能天体物理前沿鸟瞰(下)
方励之
中子星的质量有一个上限,其值大约在3个太阳质量左右.质量大于上限的星,引力坍缩后不能形成稳定的中子星,而将形成黑洞.黑洞是引力非常强的空间范围,其中的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黑洞的可能存在,象中子星一样,也是三十年代就预言了.同样,它也是直到六十年代才受到重视,成为天体物理中最常见的名词之一.
1989 Vol. 1 (02): 10-12 [
摘要
] (
1980
) [
HTML
1KB] [
PDF
411KB] (
1022
)
13
物理世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熊家炯
你知道现代科学所知的物理世界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多大吗?请看图1、图2中关于一些典型物理现象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图示.
1989 Vol. 1 (02): 13-14 [
摘要
] (
4030
) [
HTML
1KB] [
PDF
274KB] (
1004
)
14
核乳胶与核层次粒子研究
艾若
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的SPS加速器成功地加速氧核和硫核,达200AGeV/e,并且组织了EMU-01至EMU-08等8个合作实验组,集中了数百名物理工作者,主要使用核乳胶寻找夸克胶子物质.这古老的探测器怎么会得到当今高能实验物理界的青睐的呢?我们先从核乳胶说起.众所周知发现天然放射性的故事:1896年初,A.H.Becquerel在铀盐下夹着钥匙的避光包装的照相底片中,获得意外的钥匙负像.当时推断,这是因铀盐放出来的未知辐射所致.核辐射效应的这一偶然发现,开拓了核研究的纪元.
1989 Vol. 1 (02): 14-17 [
摘要
] (
2301
) [
HTML
1KB] [
PDF
1458KB] (
1344
)
20
生命世界中的磁——介绍生物磁学及其应用
李国栋
在“磁在天上、地下和人间”一文中曾阐明磁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磁场是任何空间都存在的,只不过有磁性强弱和磁场高低之分而已.那么,我们人类和各种生物也会有磁性、也会产生磁场吗?回答是完全肯定的.现在我们就来介绍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的磁性和磁场,外加的和环境的磁场对生物的影响和效应,各层次生物系统的磁学研究方法,生物磁学在工业、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生物体是有磁性的,这就是说生物体同其它物体一样在不均匀的磁场中会受到力(磁力)的作用.
1989 Vol. 1 (02): 20-21 [
摘要
] (
2575
) [
HTML
1KB] [
PDF
324KB] (
1169
)
22
冲破量子极限——光压缩态
吴令安
近几年来,物理学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光光又有了新的突破,人们从实验上获得了光的一种量子态——压缩态光.读者可能会问,“光怎么能被压缩?”要解释什么叫压缩态光,还得从光的本性谈起.(一)光的量子涨落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经典光学里,我们可以设想在空间某点光场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如图1(a)所示,其中纵坐标为电场强度,在任何时刻它的振幅和相位都是完全确定的.
1989 Vol. 1 (02): 22-24 [
摘要
] (
5493
) [
HTML
1KB] [
PDF
526KB] (
1649
)
25
分子光谱家族的新成员——表面增强喇曼光谱
吕大军,张鹏翔
光谱作为研究分子、原子的一种手段,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是一个新的光谱效应,并且已展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的应用,对它的研究必将导致人们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分子状态的深入认识,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光谱、光散射和喇曼光谱什么是光谱呢?大家一定很熟悉光谱就是:光被色散后,光的强度按频率(或波长)的分布.
1989 Vol. 1 (02): 25-27 [
摘要
] (
2052
) [
HTML
1KB] [
PDF
416KB] (
1138
)
27
分子电子学简介
张道中
今天,超大规模集成化的电子元件尺寸不断减小.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那末到下世纪中叶,单个元件的线度会只有1毫微米!这相当于每1000个原子一个信息比特(bit).对此,人们提出了有希望把复杂信息建立在分子中去然后用分子构成材料的方法.
1989 Vol. 1 (02): 27-28 [
摘要
] (
2058
) [
HTML
1KB] [
PDF
291KB] (
1435
)
29
核电站和核潜艇的核
王连壁
新华社报导了我国核电站的建设情况,发表了我国核潜艇的照片,这表明我国在核能利用方面的新进展.自从苏联在195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在1962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以来,近二、三十年的时间内,世界上不少国家建设了核电站、制造了核动力舰只.据报导,目前世界上核电站的发电能力已占总发电能力的15%以上,核舰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核电站、核潜艇等的“核”就是核动力反应堆.
1989 Vol. 1 (02): 29-30 [
摘要
] (
2178
) [
HTML
1KB] [
PDF
314KB] (
1067
)
31
新型薄膜电子材料——氢化非晶硅
韩大星
当今最重要的电子材料是半导体单晶硅,用它不但可制做各种二极管、三极管还可将成千上万个元件集成在一个小硅片上.从大型计算机到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其核心部分都是用单晶硅做的集成电路.市场上需求多少半导体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单晶硅器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不断提高单位芯片上的元件集成度,另一方面是向薄膜器件的新领域开拓.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分子束外延技术出现以后,制做原子尺度的单晶薄膜已成现实.
1989 Vol. 1 (02): 31-32 [
摘要
] (
2323
) [
HTML
1KB] [
PDF
331KB] (
1039
)
3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物理奖和杰克·斯坦博格
吴为民
当从日内瓦来的电传,以及相继而来的报纸、电台、电视节目宣布,一九八八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于莱德曼(Leon Lederman)、施瓦茨(Melvin Schwartz)、与斯坦博格(Jack Steinberger)三位美国科学家时,我们十分欣喜,但并不惊讶.他们在一九六二年所发现的中微子有不同的属性,由此而形成的轻子有“代”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高能物理发展的考验,终究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这项研究成果,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事隔廿六年,他们荣获诺贝尔奖的好消息,虽“迟”,然而却都“到”了.这证明了这项成就的深远影响与巨大的生命力: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1989 Vol. 1 (02): 3-5 [
摘要
] (
2435
) [
HTML
0KB] [
PDF
1326KB] (
891
)
17
相图及应用
车广灿
材料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相图对于从事材料科学研究者来说,正如地图对于军事家一样重要.相图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相图的研究,说它年轻是指它与渗透到很多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现代材料科学密切相关.举例说:要想知道怎样使廉价的石墨变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
1989 Vol. 1 (02): 17-19 [
摘要
] (
2023
) [
HTML
0KB] [
PDF
1174KB] (
970
)
24
你听说了吗?——来自24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的消息
张肇西
之一:自七十年代以来,高能物理与宇宙学的研究联系越来越密切,因而近几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都安排一个有关宇宙学方面的报告.在1988年举行的第24届会议上报道了一种新的宇宙模型.宇宙有可能不是创生出来的我们的宇宙在膨胀,这一事实早为天文学家所确定.在此基础上,四十年前,物理学家盖莫夫及其合作者阿尔弗创立了大爆炸宇宙学.
1989 Vol. 1 (02): 24-24 [
摘要
] (
2157
) [
HTML
0KB] [
PDF
389KB] (
1282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