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2014年 26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4-04-18

系列讲座
科苑快讯
物理知识
物理前沿
科技经纬
科学源流
科学随笔
新书介绍
系列讲座
3 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的大统一(Ⅰ)
厉光烈, 阮建红
杨-密尔斯规范场、弱电统一理论和粒子物理夸克模型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电磁力可用U(1)规范场来描述,而且弱电力和强力也可分别用(1)USU(2)和SU(3)规范场来描述。
2014 Vol. 26 (2): 3-9 [摘要] ( 1847 ) [HTML 1KB] [PDF 668KB] ( 250 )
科苑快讯
9 已知最像地球的外星世界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个外星世界,无论是大小还是位置都更像地球。不过,由于太靠近其恒星,因此酷热如炼狱一般,更像是地球的恶魔表弟而不是孪生兄弟。该天体被命名为Kepler-78b,是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数百颗日外行星之一,开普勒望远镜监测银河系15 万余恒颗恒星的亮度变化,以搜寻围绕其运转的行星。这些日外行星多为气体行星,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半径比地球大几倍。
2014 Vol. 26 (2): 9-9 [摘要] ( 1425 ) [HTML 1KB] [PDF 240KB] ( 54 )
56 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被发现
朱宗宏, 王运永
北京时间3 月18 日凌晨,哈佛大学-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约翰·;科瓦克博士向世界宣布,他和他的研究组利用设在南极的BICEP2 实验设备,发现了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原初引力波存在的证据。困扰科学家数十年的物理学难题得到破解。这是自然科学的一项重要突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014 Vol. 26 (2): 56-56 [摘要] ( 1671 ) [HTML 1KB] [PDF 310KB] ( 147 )
56 类晶体生长新方法
化学家确定晶体是一种内部原子规律性重复排列的材料。但在1982年,海法市以色列理工的材料学家特曼(Daniel Shechtman)发现,一种铝和锰的合金也有规律的原子顺序,但是在一种模式下排列顺序却不可重复。这种“类晶体”迫使化学家改写教科书,而特曼也因此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4 Vol. 26 (2): 56-56 [摘要] ( 1562 ) [HTML 1KB] [PDF 181KB] ( 66 )
64 宇宙中最早的星系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遥远、最古老的星系,是一个距大爆炸仅仅7亿年的高度活跃的恒星工厂。研究者估计这个命名为z8_GND_5296、距地球131亿光年的星系产生行星的速率要比今天的银河系高百倍。
2014 Vol. 26 (2): 64-64 [摘要] ( 1548 ) [HTML 1KB] [PDF 221KB] ( 61 )
71 金鱼为什么是双尾的
一些珍贵金鱼品种的双尾并非自然天成,而是中国古代鱼迷们精心培育出来的。中国人饲养观赏鱼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1000年前的宋代。到大约600年前的明代,出现了双尾家养金鱼的历史记录,这样的鱼在自然界相当罕见。
2014 Vol. 26 (2): 71-71 [摘要] ( 2925 ) [HTML 1KB] [PDF 219KB] ( 58 )
物理知识
10 铁基高温超导材料探索 Hot!
任治安
在一根金属线两端加上电压,电子就会在电场的驱动下做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由于电子在移动过程中受到晶格原子的不断散射因而改变运动方向,这会对其流动产生阻碍,这就是电阻,它被定义为所施加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早在19 世纪人们就发现一个规律,金属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而减小。
2014 Vol. 26 (2): 10-12 [摘要] ( 1862 ) [HTML 1KB] [PDF 386KB] ( 1990 )
13 蔽日黄沙迥不同 神奇静电匿其中——漫话沙尘中的静电现象 Hot!
李兴财, 刘丹丹
沙尘对人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是指大量沙或尘被风吹起并随气流进入空中造成大气浑浊的现象。按照能见度(人眼能见的最远距离)大小可分为浮尘(能见度小于10 km)、扬沙(能见度在1~10 km)、沙尘暴(能见度小于1 km)和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0 m)四类。
2014 Vol. 26 (2): 13-18 [摘要] ( 1673 ) [HTML 1KB] [PDF 678KB] ( 2138 )
19 黄道星座与春夜星空
李良
“星座”一词的英文是constellation。一般认为,现在国际上使用的星座起源于古巴比伦。巴比伦位于今天的中东地区,那里有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湾,所以又叫两河流域地区。两河流域土地肥沃,牧草丰饶,适合人类生存,很早就建立了巴比伦城。公元前1894 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在巴比伦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这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据现代天文史学家考证,古巴比伦人最初出于占星的需要,经常观察记录行星在恒星背景上的移动,肉眼可见的行星只有五颗,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可谓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
2014 Vol. 26 (2): 19-23 [摘要] ( 1773 ) [HTML 1KB] [PDF 876KB] ( 63 )
24 碳纳米管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蔡乐, 周维亚, 解思深, 宋礼
传感器(sensor),顾名思义,是一种传递“感觉”的仪器;所谓“感觉”,就是各种物理、化学信号。传感器可以将某种物理信号转换为另一种可观察或者可测量的(电、光)信号。水银温度计可以看成一种最简单的传感器,它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把温度转换为水银柱的高度,人们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就可以间接地、定量的测知温度值。
2014 Vol. 26 (2): 24-28 [摘要] ( 1829 ) [HTML 1KB] [PDF 523KB] ( 135 )
物理前沿
29 建设大型加速器 实现科学梦 Hot!
王贻芳
在2012 年欧洲核子中心发现希格斯粒子以后,基础物理学的发展面临一个转折点和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建议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基地,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关的科学问题,并寻找未来发展的突破口。该项研究将需要使用和发展世界上最先进的加速器、机械、电子、微波、低温超导、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可以大大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该研究将有国内外上万名科学家与工程师直接参与,要用国际化的方式运作、管理,因此需要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大型科学研究中心。建议以国家、地方、企业与个人捐赠的方式筹集经费,并吸引相关设备服务企业及国内外大型研究机构进驻,建设一个大型国际研究中心、地下加速器设施及配套的国际科学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在未来20 年内,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应该拥有这样世界顶级水平的大型科学研究中心并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
2014 Vol. 26 (2): 29-31 [摘要] ( 3733 ) [HTML 1KB] [PDF 396KB] ( 2513 )
32 解读霍金有关黑洞的说法
张天蓉
斯蒂芬·;霍金,这个在轮椅上过了大半辈子,却对理论物理中的黑洞研究作出非凡贡献的当代科学传奇人物,再次以他与黑洞有关的最新见解而震惊世界。据媒体报道,说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否定了自己过去的说法,认为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
2014 Vol. 26 (2): 32-43 [摘要] ( 2060 ) [HTML 1KB] [PDF 438KB] ( 141 )
44 3D打印技术形塑新军事革命
沈丁立
蒸汽动力技术、电力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入到18世纪下半叶之后三大工业革命的标志。其中,以数字化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新发展,就是三维(3D)打印技术。
2014 Vol. 26 (2): 44-45 [摘要] ( 1758 ) [HTML 1KB] [PDF 323KB] ( 140 )
46 量子通信——量子信息时代到来的前奏
张文卓
1876 年加拿大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使得人类可以利用导体中的电流来传输信息。随后的几十年内电流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有线”通信手段。直到1966 年高锟发明了光纤,光纤通信成为了电流以外另一个人类主要的有线通信手段。
2014 Vol. 26 (2): 46-50 [摘要] ( 2034 ) [HTML 1KB] [PDF 444KB] ( 2613 )
科技经纬
51 加速器里出来的“炮弹”
赵小青
这个标题肯定会令物理学家惊愕。用于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怎么会制造出了“炮弹”?这里绝没有危言耸听,正是加速器里出来的粒子成为了新概念武器——粒子束武器的“炮弹”。
2014 Vol. 26 (2): 51-52 [摘要] ( 1709 ) [HTML 1KB] [PDF 388KB] ( 183 )
5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
尹王保, 张雷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元素分析方法,它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对分析对象表面的破坏只有微米量级(在工业中可以认为是无损检测),同时还具有分析速度快、测量精度和灵敏度高、可多元素同时测量、抗污染、无辐射、成本低及安装简易等特点。
2014 Vol. 26 (2): 53-55 [摘要] ( 1607 ) [HTML 1KB] [PDF 468KB] ( 68 )
科学源流
57 1913年3月6日:玻尔向卢瑟福说明他的原子模型
萧如珀, 杨信男
在古典原子的图解中,一个电子依循固定的轨道,绕着一个小原子核旋转,这已成了大家心目中有力的图腾;例如,它被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用来做为标志,也被热门的电视连续喜剧《大爆炸说》(The Big BangTheory,又译《宅男行不行》、《生活大爆炸》)做为更换场景时使用。但发展出此图型的玻尔(Niels Bohr)在大家眼中则没那么有名。
2014 Vol. 26 (2): 57-58 [摘要] ( 1622 ) [HTML 1KB] [PDF 386KB] ( 130 )
59 1762年4月23日:布拉克和潜热消失的热和没有吠叫的狗
萧如珀, 杨信男
人类自古以来最自然的本能之一,即是靠着触觉来分辨东西是否是热的;东西感觉热热的,是因为它的能含量,“显热”。然而有一种更微妙的热形式,大家后来才知道;我们无法经由触觉来察觉,但我们的四周都随处可见它存在的证据。
2014 Vol. 26 (2): 59-60 [摘要] ( 1535 ) [HTML 1KB] [PDF 376KB] ( 37 )
科学随笔
61 吴可教授访谈录
王一民
在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年近七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早上8 点准时到达办公室,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是假日还是雨天,日复一日,全身心投入工作,奋战在科研和教育第一线,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可老师,今天让我们走近吴老师,和他聊一聊他的工作和生活。
2014 Vol. 26 (2): 61-64 [摘要] ( 5324 ) [HTML 1KB] [PDF 403KB] ( 176 )
新书介绍
65 同步辐射光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麦振洪
自1947 年埃尔德(Elder)等人首次观察到同步辐射光至今已经66 年,时逢《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3 月出版,本文回顾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历史和我国同步辐射装置的现状,并简单介绍新书《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的主要内容 。
2014 Vol. 26 (2): 65-71 [摘要] ( 2513 ) [HTML 1KB] [PDF 637KB] ( 329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