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2014年 26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4-08-18
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十周年
科苑快讯
系列讲座
物理知识
科技经纬
科学源流
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十周年
3
自力更生铸起核盾
Hot!
朱光亚
我于1950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我有幸从那时起就参加了这一事业,虽然40多年来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但仍一直在核技术领域学习和工作。
2014 Vol. 26 (4): 3-7 [
摘要
] (
2712
) [
HTML
1KB] [
PDF
494KB] (
2357
)
8
王淦昌教授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Hot!
林传骝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这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领导下,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原子弹。
2014 Vol. 26 (4): 8-11 [
摘要
] (
2371
) [
HTML
1KB] [
PDF
470KB] (
2240
)
12
回忆彭桓武院士对核武器事业和物理科学的贡献
Hot!
郑绍唐
彭桓武先生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祖籍湖北省麻城市。2007年2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2014 Vol. 26 (4): 12-14 [
摘要
] (
2654
) [
HTML
1KB] [
PDF
499KB] (
2045
)
15
怀念彭桓武先生
李德元
1982年我所申报的题为“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申报这个奖项的时候,参加申报的人一致推举彭桓武先生为第一完成人。彭先生享受这一殊荣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
2014 Vol. 26 (4): 15-18 [
摘要
] (
2328
) [
HTML
1KB] [
PDF
505KB] (
192
)
19
我国核武器化的奠基者——郭永怀先生
Hot!
刘敏
郭永怀(1909~1968),中国空气动力学家。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39年考中中英庚子赔款出国留学名额,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2014 Vol. 26 (4): 19-25 [
摘要
] (
2479
) [
HTML
1KB] [
PDF
756KB] (
1944
)
26
邓稼先: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杰出代表
Hot!
高潮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的前夕,《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约我写一篇回顾性文章。今年也是邓稼先同志诞辰90周年,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与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院共同奋斗拼搏的26个年头的日日夜夜。
2014 Vol. 26 (4): 26-27 [
摘要
] (
2339
) [
HTML
1KB] [
PDF
380KB] (
2154
)
28
程开甲院士与中国核试验
吕敏
50年前,程开甲院士领导开拓了我国的核试验事业并创建了核试验基地研究所。1962年朱光亚院士提出,鉴于2年后就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研制工作十分紧张,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所从事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减少核武器研究单位的压力。
2014 Vol. 26 (4): 28-31 [
摘要
] (
2886
) [
HTML
1KB] [
PDF
579KB] (
319
)
32
陈能宽院士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刘志光
陈能宽(1923~),金属物理学家。湖南慈利人,1923年5月13日出生。中科院院士,中共党员。1942年湖南雅礼中学毕业,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
2014 Vol. 26 (4): 32-35 [
摘要
] (
2583
) [
HTML
1KB] [
PDF
487KB] (
221
)
36
周光召在我国原子弹研制中的贡献
胡思得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1960年7月,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有的专家说:“这是对你们的毁灭性打击”;“再过两年,你们只好卖废铜烂铁了”;“从此你们将处于技术真空状态,估计20年后你们也搞不出来原子弹”。
2014 Vol. 26 (4): 36-38 [
摘要
] (
2326
) [
HTML
1KB] [
PDF
484KB] (
257
)
39
于敏和氢弹原理突破的百日会战
应阳君, 李绍孟
于敏院士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近代物理所(1956年改为原子能研究所,即现在原子能研究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工作,1961年调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核武器的研制。
2014 Vol. 26 (4): 39-42 [
摘要
] (
3114
) [
HTML
1KB] [
PDF
471KB] (
486
)
43
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和试验的回忆
唐孝威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近年来,我国原子弹研制的相关部门和学者对当年的那段历史以及“亲历者”做过许多访谈①②③。本文是我应《现代物理知识》刊物之约,对当年亲历原子弹研制和试验工作的情况的点滴回忆。
2014 Vol. 26 (4): 43-47 [
摘要
] (
2328
) [
HTML
1KB] [
PDF
654KB] (
225
)
48
忆原子能所在攻克原子弹技术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胡仁宇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这一天下午,我也在试验基地的参观场地上,对那时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这些刚从爆心撤回来的参试人员被安排在离爆心几十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指挥部给每个人发了一副墨镜,规定每个人在听到爆炸倒计时的广播时,都必须背对爆心趴在地上,不许抬头。
2014 Vol. 26 (4): 48-49 [
摘要
] (
2398
) [
HTML
1KB] [
PDF
376KB] (
164
)
科苑快讯
14
古埃及利用湿沙建造金字塔
沙子上的滑动对土木工程和地震动力学领域有重要影响。考古学家在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省长杰胡提霍特普墓中的壁画(图中站在木撬前方的人正在向沙子中注水)中发现,把沙子弄湿对古埃及的建筑施工至关重要。
2014 Vol. 26 (4): 14-14 [
摘要
] (
2288
) [
HTML
1KB] [
PDF
285KB] (
81
)
69
走向稳定岛
比铀重的元素一般只在实验室中昙花一现,这是因为原子核越大,带正电荷的质子之间斥力就越大,也就更具放射性。著名的“稳定岛”理论认为,核内质子达到一定数量形成特殊布局会使原子核保持长寿命。
2014 Vol. 26 (4): 69-69 [
摘要
] (
1675
) [
HTML
1KB] [
PDF
196KB] (
92
)
71
质量是地球17倍的岩石行星
多数大行星都是像木星那样的气体巨行星。但是天文学家说,他们现在发现了一种新型行星,可能存在大气层而且质量远大于地球。艺术想象图中前方的行星名为Kepler-10c,每45天围绕110亿岁高龄的类日恒星运行一周。
2014 Vol. 26 (4): 71-71 [
摘要
] (
1464
) [
HTML
1KB] [
PDF
192KB] (
62
)
系列讲座
50
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的大统一(Ⅲ)
厉光烈, 阮建红
量子电动力学是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描述电磁力的基本理论。如果说电动力学是描述电磁力的经典场论,那么量子电动力学就是描述电磁力的量子场论。场是连续分布的、具有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场论是关于场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量子场论则是把量子力学原理应用于场使其量子化后建立起来的场的理论。
2014 Vol. 26 (4): 50-55 [
摘要
] (
3120
) [
HTML
1KB] [
PDF
626KB] (
342
)
物理知识
56
观赏秋夜星空窥探天体奥秘
李良
秋高气爽,夜幕降临,天空显得晴朗透明,是观星的好季节。观夜空认识星,对于各种年龄段的人来说,不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业余科学活动,也是一种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享受。交替变换的四季星空,不但会给人们展现星座的美妙形象,还使人想起那些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激发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2014 Vol. 26 (4): 56-63 [
摘要
] (
2099
) [
HTML
1KB] [
PDF
1323KB] (
89
)
科技经纬
64
电磁轨道炮的物理原理
杜钧福
近年来,一种新的武器概念进入公众视野。它就是基于电磁弹射原理制造的电磁轨道炮。美国人用于航空母舰上飞机起飞的新的电磁弹射也基于同一原理。它是物理学和电工学用于国防技术的典型事例。电磁轨道炮是一种动能武器,就是依靠发射弹丸的动能摧毁目标。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电磁能转换成动能,可称电磁发射。当然电磁发射的也不一定是用于武器的弹丸。它有更广泛的用途。
2014 Vol. 26 (4): 64-67 [
摘要
] (
4236
) [
HTML
1KB] [
PDF
861KB] (
209
)
科学源流
68
1849年7月:菲佐发表光速实验的结果
萧如珀, 杨信男
光速在物理学上是最为确立的数值之一,它被测得的值非常精确,所以现在的米以它来定义。但在17世纪之前,大多数的科学家,包括如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和笛卡儿(Rene Descartes)等大师都认为光速是无穷快的,可以瞬间行走任何的距离。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是最先对此假设提出质疑,并试着以实验方法测量光速的科学家之一。
2014 Vol. 26 (4): 68-69 [
摘要
] (
2633
) [
HTML
1KB] [
PDF
393KB] (
173
)
70
1894年8月13日:瑞利男爵和氩的发现
萧如珀, 杨信男
瑞利男爵(Lord Rayleigh)是斯特拉特(John William Strutt,1842~1919)的头衔,他于1873年继承了瑞利男爵的爵位。瑞利男爵于1879~1884年间在剑桥大学当实验物理教授,是麦克斯韦(James Maxwell)的继任者,并于1887~1905年任职于伦敦的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他大部分的研究都在位于泰林(Terling)的家中个人实验室完成。
2014 Vol. 26 (4): 70-71 [
摘要
] (
1701
) [
HTML
1KB] [
PDF
406KB] (
67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