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2015年 27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5-04-18
纪念张宗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物理知识
物理前沿
科技经纬
科学源流
科学随笔
纪念张宗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3
彩页
Hot!
尹晓冬
2015 Vol. 27 (2): 3-5 [
摘要
] (
2060
) [
HTML
1KB] [
PDF
54803KB] (
1726
)
6
缅怀张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
朱重远
张宗燧先生是中国统计物理学和量子场论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在统计物理学方面,他提出了在有合作现象的系统中求出与贝特理论相应的系统配分函数中组态因子的方法,给出了著名的“张组合公式”,并由此证明了贝特近似与准化学近似的完全等价。
2015 Vol. 27 (2): 6-10 [
摘要
] (
1944
) [
HTML
1KB] [
PDF
490KB] (
138
)
11
回忆张宗燧先生
冯端
1942~1946年,我就读于西迁重庆的中央大学物理系。张宗燧先生1936~1938年留学英伦,入卡文迪什实验室,在福勒(Fowler)教授指导下发表了有关稀固溶体的一系列论文,1938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被中央大学聘为教授,时年仅25岁。
2015 Vol. 27 (2): 11-11 [
摘要
] (
2020
) [
HTML
1KB] [
PDF
505KB] (
140
)
12
忆张宗燧先生在北大
赵凯华
张宗燧先生从1948年到1952年在北大物理系任教,其时笔者正在北大就读,深受先生教晦。值此先生百年冥诞之际,特著此文缅怀先生在北大的日子。
2015 Vol. 27 (2): 12-13 [
摘要
] (
1874
) [
HTML
1KB] [
PDF
452KB] (
115
)
14
怀念物理大师张宗燧先生
高崇寿
1953~1958年,我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王竹溪先生给我们讲授热力学课程。王竹溪先生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是著名物理学家福勒的研究生,1935~1938年在英国学习取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他的工作以精确、严格、准确著称。
2015 Vol. 27 (2): 14-14 [
摘要
] (
2635
) [
HTML
1KB] [
PDF
416KB] (
97
)
15
张宗燧先生在北京师大
喀兴林
张宗燧先生于1952年至195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在物理系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
2015 Vol. 27 (2): 15-15 [
摘要
] (
2262
) [
HTML
1KB] [
PDF
304KB] (
62
)
16
怀念恩师张公数事
李申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地纷纷新建师范学院,主要师资队伍由各地中学的优秀教师中抽调组成。一则人数有限,二则多为中年以上,很难全局胜任当年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和采用教材基本相同的重任,所以必须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师资队伍。
2015 Vol. 27 (2): 16-18 [
摘要
] (
1760
) [
HTML
1KB] [
PDF
407KB] (
68
)
19
缅怀我的老师张宗燧先生
戴元本
2015年6月1日是张宗燧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我国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两个方面都是开拓者之一。他1936年到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39年因欧战爆发回国。
2015 Vol. 27 (2): 19-20 [
摘要
] (
2774
) [
HTML
1KB] [
PDF
595KB] (
106
)
21
我的二哥张宗燧
张宗烨
张宗燧是我的二哥,他比我大差不多20岁。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他考取了英庚款去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了。我所知道的有关他小的时候的故事都是从父母的口中得到的。他在英国得到学位以后,留在欧洲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他才不得不回国。
2015 Vol. 27 (2): 21-22 [
摘要
] (
2191
) [
HTML
1KB] [
PDF
358KB] (
93
)
23
不可忘却的物理学家
尹晓冬
在纪念张宗燧的众多师生里,我或许是唯一一个没有与张宗燧先生接触过的,我对张先生的认知来自他的论文、他的档案、别人的口述,透过这些仿佛穿越时空去寻找他的足迹。
2015 Vol. 27 (2): 23-24 [
摘要
] (
2347
) [
HTML
1KB] [
PDF
5497KB] (
121
)
物理知识
25
闰秒的由来
Hot!
袁海波
悠悠岁月,时光荏苒,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发展都是沿着一个重要的参考轴线连续进行的,这个参考轴线就是时间。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人们如何来计量时间呢?
2015 Vol. 27 (2): 25-30 [
摘要
] (
2029
) [
HTML
1KB] [
PDF
9961KB] (
100
)
31
仿生镇压辊
佟金, 张清珠
镇压辊是农业机械中典型的滚动触土部件,用于压实土壤。无论是传统耕作还是保护性耕作,土壤压实作业都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后镇压可以增加种子带的土壤密度,减少土壤中的大孔隙,加强土壤毛细管作用,适当提高地温,也可对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差异进行微调节,使种子播深趋于一致。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实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2015 Vol. 27 (2): 31-33,50 [
摘要
] (
1747
) [
HTML
1KB] [
PDF
23297KB] (
42
)
34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中子衍射研究
李西阳, 王芳卫
历史上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变革。化石能源的利用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发展绿色、清洁、高效的可替代能源是当代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当前,各国都在加大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这一能源变革之中。
2015 Vol. 27 (2): 34-38 [
摘要
] (
4641
) [
HTML
1KB] [
PDF
5162KB] (
148
)
39
利用双星相互作用解释球状星团中的恒星“代沟”
姜登凯
球状星团是由数十万颗到数百万颗被引力紧密束缚的恒星所组成的恒星集团,因其外形类似球形而得名。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大约有150多个球状星团,这些球状星团的年龄几乎都在100亿年以上,因此可以称得上是我们银河系中的活化石。对这些球状星团进行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银河系的遥远历史。
2015 Vol. 27 (2): 39-40 [
摘要
] (
1757
) [
HTML
1KB] [
PDF
1382KB] (
51
)
41
带有光控照明系统的公路隔音墙的设计与制作
李灵杰, 张进治, 刘祎然, 路建航, 杨金
隔音墙是设置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来阻隔声音的障碍物,也称声屏障。在公路上设置隔音墙是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当临街的建筑物窗外1m处白天噪声声压级超过70dB,夜间超过55dB,就应采取降噪措施。最早使用隔音墙的国家是日本,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次启用隔音墙是在80年代末的贵黄公路上。
2015 Vol. 27 (2): 41-44 [
摘要
] (
1546
) [
HTML
1KB] [
PDF
9781KB] (
48
)
物理前沿
45
“看见”一种新型的二维冰结构
Hot!
陈基, 孙文博, 王合英, 李新征, 王恩哥, 江颖
固体表面与水(冰)形成的界面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界面之一。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技术的方方面面,对于该问题的科学研究涉及表面物理、大气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水在固体表面发生的多相结晶过程是人们研究水和固体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地上,这种结冰过程能形成美丽的冰川,也会导致路面和铁轨结冰而阻碍交通;在空中,这种结冰过程是大气层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很多起飞机事故的元凶。
2015 Vol. 27 (2): 45-50 [
摘要
] (
2968
) [
HTML
1KB] [
PDF
25174KB] (
1592
)
5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中的应用
Hot!
廖承林, 李均锋, 马中原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深,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发展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依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电池技术、成本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性等。其中,充电设施的建设、充电的安全与方便性是影响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问题,主要受制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水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相比于传统接触式传导充电技术,在使用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方便用于在车库、停车场、充电站等场所实施电动汽车无人值守智能充电,市场前景良好,将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2015 Vol. 27 (2): 51-53 [
摘要
] (
1685
) [
HTML
1KB] [
PDF
6580KB] (
1561
)
科技经纬
54
新时代的航空遥感
Hot!
李儒, 刘波, 房成法
2014年8月,中科院航空遥感中心参与完成了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波段、多尺度遥感机理综合试验。该试验中,航空遥感中心在同一实验区同时使用两架遥感飞机,分别搭航空相机、机载激光雷达、热红外遥感器、C波段雷达、P波段雷达及L波段雷达,为实验提供了全波段、多尺度的遥感数据支撑,这样的大范围全波段准同步遥感数据也只有通过航空遥感才可能快速获取。航空遥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优势明显。
2015 Vol. 27 (2): 54-60 [
摘要
] (
1735
) [
HTML
1KB] [
PDF
52277KB] (
1575
)
科学源流
61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在中国备受关注——纪念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70周年
王洪鹏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从1942年到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赶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集中了几乎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使用了巨额军费,历时4年,成功研制了原子弹。
2015 Vol. 27 (2): 61-65 [
摘要
] (
1586
) [
HTML
1KB] [
PDF
568KB] (
126
)
66
1880年3月:居里兄弟发现了压电现象
萧如珀, 杨信男
麦克风、石英表和喷墨打印机都使用到一种在各式晶体、陶瓷、或甚至骨头中所发现的奇特现象,也就是现在已知的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
2015 Vol. 27 (2): 66-67 [
摘要
] (
1624
) [
HTML
1KB] [
PDF
829KB] (
96
)
68
1912年4月17日:赫斯(Victor Hess)在日全蚀时以气球飞行测量宇宙线
萧如珀, 杨信男
现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地球大气层不断受到源自太阳系统外很远处的高能宇宙线的冲击,但以前并非如此认定。这都是因为一个29岁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Victor Hess)确切发现了宇宙线,并继续奉献他杰出的科学生涯研究辐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2015 Vol. 27 (2): 68-69 [
摘要
] (
1600
) [
HTML
1KB] [
PDF
1745KB] (
57
)
科学随笔
70
国家安全情怀——一位科学家临终前的精神闪光
陈永寿
黄祖洽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我国战略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和彭桓武先生同称为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奠基人。黄祖洽先生为中国核科学事业、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立下了不朽功勋。
2015 Vol. 27 (2): 70-71 [
摘要
] (
1793
) [
HTML
1KB] [
PDF
434KB] (
106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