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2017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 2017-12-18
2017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专题
CERN的重要实验与发现
物理知识
物理前沿
科学源流
科学随笔
2017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专题
3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Hot!
张双南
2017年10月3日,我提前结束了远在河南家乡的“十一”长假,匆匆看望了父母和众多亲友,难分难舍地告别了几十位参加初中毕业40周年聚会的同学们,坐高铁到了北京西站,我把自己几乎变成液体挤进了地铁,准时赶到了“果壳”的2017年诺贝尔奖点评直播间,和主持人吴欧女士、另外两位大牛嘉宾一起点评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 Vol. 29 (6): 3-18 [
摘要
] (
1660
) [
HTML
1KB] [
PDF
17602KB] (
1281
)
19
冷冻电子显微学介绍
Hot!
范潇, 王宏伟
“结构决定功能”——生物体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细胞内有着特定结构并承担着各自特有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等)密切相关。
2017 Vol. 29 (6): 19-26 [
摘要
] (
1331
) [
HTML
1KB] [
PDF
6503KB] (
2898
)
CERN的重要实验与发现
27
探索物质的极限——CERN超相对论性核碰撞
Hot!
周代翠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
2017 Vol. 29 (6): 27-35 [
摘要
] (
1312
) [
HTML
1KB] [
PDF
13644KB] (
1432
)
物理知识
36
晶体管发明70周年纪念
Hot!
姬扬
1947年12月23日,美国贝尔实验室正式地成功演示了第一个基于锗半导体的具有放大功能的点接触式晶体管,标志着现代半导体产业的诞生和信息时代的开启。
2017 Vol. 29 (6): 36-41 [
摘要
] (
1377
) [
HTML
1KB] [
PDF
3371KB] (
1938
)
42
时空的乐章——引力波百年漫谈(六)
卢昌海
不知有没有读者注意到,我们的引力波百年漫谈进行到这里,出场的人物已不少,却没有对任何一位的生平作介绍。
2017 Vol. 29 (6): 42-50 [
摘要
] (
1286
) [
HTML
1KB] [
PDF
2701KB] (
117
)
物理前沿
51
引力波探测中的标志性事例GW170814和GW170817
王运永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引力波探测也频传佳音,不平凡的第四个事例GW170814和第五个事例GW170817相继发现。
2017 Vol. 29 (6): 51-57 [
摘要
] (
1193
) [
HTML
1KB] [
PDF
5556KB] (
107
)
科学源流
58
1783年11月:胆大的物理学家是第一个飞行的人
萧如珀, 杨信男
1783 年11 月21 日,物理学家德霍齐耶(J. deRozier)以及达荷朗(M. d’Arlandes)成了史上最先飞行的人。
2017 Vol. 29 (6): 58-59 [
摘要
] (
1172
) [
HTML
1KB] [
PDF
2644KB] (
42
)
60
1691年12月31日:波以耳辞世
萧如珀, 杨信男
位于伦敦的皇家学会,成立于1663年,是最悠久最崇高的科学学会之一。
2017 Vol. 29 (6): 60-61 [
摘要
] (
1116
) [
HTML
1KB] [
PDF
864KB] (
37
)
科学随笔
62
诺奖得主麦克唐纳谈中微子、大型对撞机与创新
Hot!
周顺
2015 年,加拿大女王大学的阿瑟?麦克唐纳教授(Arthur B. McDonald)与日本东京大学的梶田隆章教授(Takaaki Kajita)共同分享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分别领导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实验(SNO)和日本超级神冈实验(Super-Kamiokande)发现太阳和大气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中微子有质量。
2017 Vol. 29 (6): 62-64 [
摘要
] (
1296
) [
HTML
1KB] [
PDF
2432KB] (
1279
)
65
通向石墨烯的随机行走——诺贝尔奖得主海姆先生感人至深的获奖演讲词(下)
薛加民
为了制作石墨薄膜,我给了姜达一块厚约几毫米,直径一寸的人造石墨,并建议他用一台抛光机来打磨它。
2017 Vol. 29 (6): 65-72 [
摘要
] (
1674
) [
HTML
1KB] [
PDF
7236KB] (
109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