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2010年 22卷 3期 刊出日期 2010-06-18

物理知识
物理前沿
上海光源专题
教学参考
中学园地
科学源流
科学随笔
物理知识
3 话说地震
高芯蕊
地震,广义上是指地球表层的震动;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地震俗称地动,是地壳某个部分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突发剧烈运动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振动的现象。
2010 Vol. 22 (3): 3-9 [摘要] ( 2281 ) [HTML 0KB] [PDF 273KB] ( 239 )
物理前沿
10 声悬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沈昌乐,解文军,洪振宇,魏炳波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空间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先后实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太空漫步和空间站的建立。空间环境与地面条件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主要特征有微重力、无容器、超高真空和宇宙射线等。如何利用空间环境进行科学研究和材料制备成为国际热点课题。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先后对空间环境下流体力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重要方向进行立项和研究。虽然航天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开展空间实验的成本依然昂贵。相对于研究的需求而言,空间实验的机会还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开展空间环境的地面模拟研究,各种实验方法也应运而生。声悬浮可以模拟空间环境中的无容器状态。与其他悬浮方式相比,声悬浮的主要特点是对试样的电磁性能没有特殊要求,悬浮较稳定,容易控制。电磁悬浮要求试样能够导电,静电悬浮则需要对试样的带电量和悬浮电压进行精确控制,气动悬浮横向稳定性较差,光悬浮试样的尺寸通常在150µm以下。
2010 Vol. 22 (3): 10-13 [摘要] ( 4748 ) [HTML 0KB] [PDF 889KB] ( 315 )
上海光源专题
14

上海光源介绍

李浩虎,余笑寒,何建华

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高、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其建成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大科学工程实验装置方面,已具备高水平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下文将对上海光源做简单的介绍。

2010 Vol. 22 (3): 14-19 [摘要] ( 3029 ) [HTML 0KB] [PDF 706KB] ( 554 )
20 上海光源在生命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黄,胜,李秀宏,王玉柱,王,劼,何建华
2010 Vol. 22 (3): 20-29 [摘要] ( 3264 ) [HTML 0KB] [PDF 714KB] ( 883 )
29 上海光源在物理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姜,政,郭,智,黄宇营,邰仁忠
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自2009年4月29日正式竣工以来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本文结合上海光源的部分研究内容重点对上海光源在物理和环境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对上海光源在我国环境和物理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
2010 Vol. 22 (3): 29-35 [摘要] ( 2695 ) [HTML 0KB] [PDF 459KB] ( 375 )
36 上海光源在材料与能源科学中的应用
陆燕玲,文,闻,罗仕海,何,庆,柳,义,周兴泰
材料与能源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及制备技术,而每一种新仪器和测试手段的发明创造,都会带来上述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化,同步辐射光源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例。因此,作为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SSRF)由于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受到材料及能源科学家们的重视,成为科学研究的理想光源。
2010 Vol. 22 (3): 36-41 [摘要] ( 3049 ) [HTML 0KB] [PDF 514KB] ( 489 )
42 上海光源先进成像技术及应用
谢红兰,邓,彪,杜国浩,彭冠云,付亚楠,郭,瀚,和,友,朱文选,肖体乔
近年来,随着高亮度同步辐射光源及X射线激光的迅猛发展,位相衬度成像已经成为国际上成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医学诊断、生物和材料研究等领域有显著的优越性,极具推广应用的潜力。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以其高通量、高亮度、高准直性、优良的脉冲时间结构、准相干、偏振及波长可调等不可替代的优点使得X射线成像技术获得了革命性的发展。利用X射线的波动特性,可以将相干光学的成像原理应用于X射线成像技术中。同步辐射好的空间相干特性使得X射线位相衬度成像成为可能,从而突破了传统吸收衬度成像在低Z样品如生物软组织、聚合物材料等微结构分析方面的局限性。
2010 Vol. 22 (3): 42-50 [摘要] ( 4429 ) [HTML 0KB] [PDF 1316KB] ( 1416 )
教学参考
51 美国“高中物理教师培养”计划
童国梁
30多年来,在美国选读物理专业学生的比率不断减少,高中物理教师短缺以及教师质量欠佳等问题日益突出,使美国物理界深感担忧。1999年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物理研究所(AIP)和美国物理教师联合会(AAPT)联合成立了物理教师教育联盟(the Physics Teacher Education Coalition,PhysTEC),采取了振兴物理教育的计划,组织物理学家直接参与高中物理教师的培养。近日,读到T. 霍达普(Theodore Hodapp)等3位美国物理学家在《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杂志上对这方面情况的专题报道*,感触颇深。联想到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美国物理学家的行动也许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就这方面的情况给广大读者作些介绍。
2010 Vol. 22 (3): 51-57 [摘要] ( 2715 ) [HTML 0KB] [PDF 343KB] ( 331 )
中学园地
58 用舌头看世界
杨先碧
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书籍《山海经》中,有一位神仙刑天能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也就是说刑天能够用乳头当眼睛看世界。现在,也有人能够用舌头当眼睛看世界。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神话传奇,而是事实。
2010 Vol. 22 (3): 58-59 [摘要] ( 2237 ) [HTML 0KB] [PDF 363KB] ( 273 )
科学源流
60 回忆黄昆先生的宗师风范
朱邦芬
2005年7月6日,黄昆先生于北京逝世。他离开我们已将近5年了。1941年黄昆燕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到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1942~1944年他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导师是吴大猷先生。黄先生自1951年回国到2005年去世,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但是他的影响力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1981年3月,我研究生毕业到中科院半导体所物理研究室理论组工作,有幸成为黄先生的学生和助手。从1986年起到2000年,我一直与黄先生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从学术到人生,从历史到现实,天天讨论共同有兴趣的问题。应该说我是世界上有幸得到黄先生教诲最多的一个人。5年过去了,黄先生的音容举止仍历历在目,先生的谆谆教诲更是铭记在心。本文追忆黄先生在教育和培养人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片断,以纪念先生。
2010 Vol. 22 (3): 60-65 [摘要] ( 2397 ) [HTML 0KB] [PDF 383KB] ( 303 )
66 1932年5月:查德威克描述中子的发现
萧如珀,杨信男
2010 Vol. 22 (3): 66-67 [摘要] ( 2269 ) [HTML 0KB] [PDF 244KB] ( 361 )
68 1824年6月12日:卡诺发表热机的专文
萧如珀,杨信男
2010 Vol. 22 (3): 68-69 [摘要] ( 2327 ) [HTML 0KB] [PDF 429KB] ( 198 )
科学随笔
70 学物理能做什么
卢昌海
在学物理所能做的事情当中,除了物理本身以外,还涉及到许许多多其他领域,本文只举其中一个例子:金融。之所以举这个例子,除了金融是一种热门职业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曾经与物理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比其他职业更能体现出人们从学物理中获得的能力所具有的广泛适用性。
2010 Vol. 22 (3): 70-71 [摘要] ( 2346 ) [HTML 0KB] [PDF 239KB] ( 277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